1. 首页 > 花卉

雏鹅养殖管理需注意温度、湿度、饲料等

阶段 温度要求 湿度要求 饲料要求
0-5天 27-28℃ 60-65% 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
6-10天 25-26℃ 60-65% 增加青饲料比例
11-15天 20-25℃ 60-65% 多样化饲料,增加粗饲料比例
16-20天 20-22℃ 65-70% 逐步过渡到全价饲料
一、保温关

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抗热能力弱,温度过低过高或变化太大,都会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因此,温度是育好雏鹅的关键环节。

雏鹅养殖管理需注意温度、湿度、饲料等

第1-5天温度保持在27-28℃;

第6-10天温度保持在25-26℃;

第11-15天温度保持在20-25℃;

第16-20天温度保持在20-22℃。

冬季和夜晚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季和白天温度可稍低些,温度的适宜与否可根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吃食状况来判断。

雏鹅的开食以出壳24-30小时为宜,先饮水后开食,在饮水中加入0.2%高锰酸钾,连用3天。

开食用籼米饭,不可用成一团的烂饭,饭粒要用清水淋过,再加一些切成丝状的青菜叶等,放在浅瓷盆内,让小鹅自由采食,随吃随加。

湿度与温度同样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且二者共同起作用。

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易引起体热的大量散发而感到寒冷,从而引起感冒和下痢,打堆、增加僵鹅、残次鹅和死亡数;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雏鹅体热的散发受到抑制,体热的积累造成物质代谢和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同时易引起病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因此,在育雏室要注意通风换气,喂水时切匆外溢,常打扫卫生,室内通风透气,保持舍内干燥。

雏鹅因种蛋、孵化技术、饲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同出壳的雏鹅个体之间强弱大小各有差异。因此,必须根据雏鹅的大小、强弱进行分群分栏饲养,每栏以25-30羽为宜,对弱群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起整齐度。

1、放牧的同时可结合放水,把雏鹅赶到浅水处让其自由下水几分钟,再赶上岸,让其梳理绒毛,待羽毛干后再赶回舍、切不可强迫赶入水中。

2、开始放牧放水的日龄视气候情况而定,冬季、早春21日龄后,部分羽毛开始翻白;其他季节在外界气温与育雏室内气温接近时,10日龄后即可放牧。

3、放牧的时间和距离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以锻炼雏鹅的体质和觅食能力,逐渐过渡到以放牧为主,减少精料的补饲,降低饲养成本。

鹅养殖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进行预防接种。

1、球虫病:球虫病是小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在饲养过程要注意清洁卫生,尽量让苗鹅少接触粪便,发病时可用敌菌净、球虫净等药物治疗,球虫易产生抗药性,要选用2-3种抗球虫药交替使用。

2、副粘病毒:副粘病毒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急性、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可于16日龄前后用疫苗预防。

3、小鹅瘟: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0日龄以内苗鹅,其中10日龄左右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主要靠注射小鹅瘟疫苗预防,也可给1-3日龄的雏鹅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1.0毫升抗小鹅瘟血清,起预防和治疗作用;在小鹅瘟发病期,可用预防量双倍剂量小鹅瘟血清注射治疗。

雏鹅养殖管理需注意温度、湿度、饲料等,确保鹅苗健康成长。已经解释清楚,现在来看鹅苗养殖:精准调控,健康成长之道。

在江苏省某养殖场,老板小李在雏鹅养殖初期,特别注重温度的调控。他深知,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对温度极为敏感。因此,他采用红外保温灯,将育雏室的温度控制在20度到25度之间。在雏鹅虚睁的时候,小李还会密切关注温度变化,确保温度稳定,避免忽高忽低。

雏鹅养殖管理需注意温度、湿度、饲料等
二、开食关:营养均衡的起步

在雏鹅出壳后的24-30小时,小李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开食。他采用的是籼米饭搭配青菜叶,确保营养均衡。在喂食过程中,小李会根据雏鹅的生长情况,调整喂食量和次数,保证雏鹅健康成长。

在湿度控制方面,小李同样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湿度与温度共同影响着雏鹅的健康。因此,他会在育雏室内安装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定期清理粪便,确保育雏室的干燥。在湿度控制上,小李将湿度保持在60%-65%,确保雏鹅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四、分栏关:差异化管理的艺术 五、放牧关:锻炼体质的自然之道

在雏鹅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小李会开始进行放牧。他会在天气适宜的时候,将雏鹅带到草地上,让它们自由觅食。通过放牧,雏鹅的体质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提高了它们的觅食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精准调控是确保雏鹅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从温度、湿度、营养、管理等方面入手,为雏鹅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