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栽培新法,优化种植技术
黄秋葵,又称羊角豆、秋葵、咖啡黄葵,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蔬菜。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为了更好地种植黄秋葵,提高产量与品质,
黄秋葵喜温暖,怕霜冻,整个生育期应安排在无霜期内,开花结果期应处于各地温暖湿润季节。露地栽培通常在3月至11月进行,而在江西南昌地区,全年均可进行温室栽培。
1. 整地作畦黄秋葵忌连作,也不能与果菜类接茬,以免发生根结线虫。亩施腐熟厩肥5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20千克,混匀耙平作畦。露地栽培多采用大小行种植或窄垄双行种植两种方式。
种植方式 | 行距 | 株距 | 畦沟宽 |
---|---|---|---|
大小行种植 | 大行70厘米,小行45厘米 | 40厘米 | 200厘米,每畦4行 |
窄垄双行种植 | 100厘米 | 70厘米 | 50厘米 |
直播每亩用种0.7千克,育苗移栽每亩用种0.2千克左右。播种前浸种12小时,后置于25~30℃下催芽,待60%~70%种子露白时播种。播种以穴播为宜,每穴3株,穴深2~3厘米。
3. 田间管理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一次为齐苗肥,在出苗后进行,每亩施尿素6~8千克。第二次为提苗肥,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每亩施复合肥15~20千克。开花结果期重施一次肥,稀人粪尿2000~300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20~30千克。
三、病虫害防治黄秋葵病虫害很少,病害主要是病毒病,由蚜虫传播。植株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500~8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和蚂蚁,可选用50%抗蚜威或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四、采收黄秋葵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约需60天左右。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60~70天,全生育期可达120天左右,甚至更长。黄秋葵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厘米,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注意及时采收,通常花谢后4天采收嫩果,品质最佳。
五、植株调整黄秋葵在正常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主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往往开花结果延迟。可采取扭枝法,即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以控制营养生长,控肥以防侧枝生长,并适时抹芽防侧枝生长。生育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病虫蔓延。
许多小面积实验观察和大面积种植实践都证实,每亩以定植2500~3000株产量最高,产品质量也好。因此,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在采收盛期及高温干旱时,如发现旱情,一定要及时浇透水,以提高嫩果产量和品质;苗期怕渍水,要注意防涝,特别在雨季,更要清沟沥水,使其在全生育期内,既不受渍,也不受旱,始终健壮,不致早衰。
我们刚刚完成了黄秋葵栽培新法,优化种植技术,提高产量与品质。的讲解,现在切换到黄秋葵种植新法,高效提升产量品质。
黄秋葵种植季节与栽培方式 黄秋葵,喜温暖畏霜冻,生育期宜选在无霜期内。在我区,露地栽培从3月至11月均可进行,而温室栽培全年皆宜。栽培方式上,露地栽培主要采用大小行种植,行距70厘米,株距40厘米,畦宽200厘米;或窄垄双行种植,行距70厘米,株距40厘米,畦沟宽50厘米。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可依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 黄秋葵病虫害相对较少,但需注意病害如病毒病,主要由蚜虫传播。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500~8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隔5~7天一次,连喷3~4次。虫害主要是蚜虫和蚂蚁,可选用50%抗蚜威或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黄秋葵生长旺盛时,为控制营养生长,可采取扭枝法,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在生长结果后期,离地25-30cm进行短剪更新复壮,保留1-2个侧枝,加强水肥管理,快速培育结果主干。黄秋葵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约需60天左右,整个采收期长达60~70天,全生育期可达120天左右。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厘米,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 黄秋葵忌连作,不宜与果菜类接茬,以免发生根结线虫。整地作畦时,亩撤施腐熟厩肥5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20千克,混匀耙平作畦。直播每亩用种0.7千克,育苗移栽每亩用种0.2千克左右。播种育苗前需浸种12小时,催芽后播种,播后应保持床土温度25℃,4~5天即发芽出土。 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此外,间苗、中耕除草与培土、浇水施肥等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 黄秋葵是异花授粉作物,宜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健壮植株中部、籽粒满的老熟果荚。晒干、脱粒、精选后,贮存于布袋中备用。 黄秋葵的未来展望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营养的蔬菜需求日益增长,黄秋葵凭借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口感,市场前景广阔。未来,黄秋葵的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