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旬阳秋冬拐枣建园600亩,探索拐枣产业发展新模式

旬阳县,这个地处秦巴山区的美丽县份,近年来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拐枣产业。在仙河镇,建园600亩的拐枣产业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旬阳秋冬拐枣建园600亩,探索拐枣产业发展新模式
年份 拐枣种植面积 种植农户数 年产值
2015 2.6万亩 4500余户 3000余万元
2020 计划达8500亩 待定 待定

截至目前,县农林科技局已提供30000株拐枣树苗,600亩的建园面积已完成三分之二。为了确保拐枣树苗的成活率,镇上组织农业站干部和村组干部进入田间地头,自带方便面和农户同劳动,做好技术指导。

会议强调,要把拐枣产业作为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契机,坚定信心、抓住机遇,齐心协力把旬阳县拐枣产业做大做强;要注重质量,打造品牌,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支持拐枣相关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陕西省旬阳市依托退耕还林项目发展,把生态治理和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鲜为人知的小拐枣,做成了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生态治理于一体的特色产业。

据了解,甘溪镇拐枣种植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已有种植面积2500亩,近年来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仙河镇探索出的这个模式,目的就是要让这一长效产业做大做强做长久。

在神河镇王义沟社区,由于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产业单一,贫困户找不到脱贫路径,一度制约了村上发展。2015年,镇村经过调研后,认为大规模栽植拐枣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结合退耕还林相关扶持政策,随后大力推广拐枣产业。经过多年尝试,拐枣产业已成为王义沟社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该县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责任组长的秋冬造林建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农林科技局具体负责工作落实,并整合项目资金,对油用牡丹、拐枣产业建园所需苗木实行集中采购、统一供应。为了确保建园质量,切实助力产业脱贫取得实效,从监察局、扶贫局、农林科技局抽调14名干部、聘请21名县人大代表、21名县政协委员,组建的7个质量监督工作组将负责苗木质量检验、技术指导等工作。

由旬阳秋冬拐枣建园600亩,探索拐枣产业发展新模式。引出的思考,延展至旬阳拐枣园:拐枣产业新典范。

仙河镇:拐枣产业的绿色崛起 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旬阳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他们审时度势,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将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大力推动拐枣产业发展。关口镇已种植拐枣2.6万亩,年产值可达3000余万元,成为了旬阳发展拐枣产业的生动缩影。

旬阳秋冬拐枣建园600亩,探索拐枣产业发展新模式
栽种技术与辛勤汗水 拐枣秋冬建园与管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