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云南哈尼红米,一种源自哈尼族传统种植的优质稻米

我们日常食用的米,大多是洁白的。只是,在云南红河县的崇山峻岭中,海拔2000米的红河梯田里,却生长着一种珍贵的红色哈尼红米。这种红米在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稻种中的“活化石”。世代居住于此的哈尼族人,都享用着这种营养丰富的红米。

云南哈尼红米,一种源自哈尼族传统种植的优质稻米

注册云南哈尼族梯田红米传承千年的神奇米 2017-03-16 09:31:2504:112.3万来自河南省 记者连线|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聚焦多领域合作前景俄学者:欧洲军援难填美援空缺,乌克兰心理冲击很大民进党当局执政不断自我打脸,赖岳谦狠批:寡廉鲜耻、禽兽不如美俄代表将于23日在沙特举行会谈,俄方:俄美尚未达成完全一致停火框架台当局拟扩增10万 民防 人员,邱毅批赖清德为一己私利绑架民众辛鲍姆应对特朗普游刃有余,墨西哥会否被美国引诱牺牲中国利益?埃尔多安清算头号对手,总统候选人锒铛入狱,外资加速撤离土耳其救命订单?特朗普宣布由波音公司生产第六代战机俄国际事务委...

项目 内容
产地 云南红河县
海拔 2000米
种植历史 1300多年
品种 哈尼红米

元阳红河简要介绍:红米来自著名的元阳哈尼梯田,耕种面积和产量并不大,是元阳哈尼族种植了1300年历史的优良品种。哈尼梯田红米,是一种外观看上去是红色,但米质稍显粗糙的老品种,是云南哈尼先民在隋唐初期的高山梯田垦殖中由野稻逐渐驯化而成。而当地老百姓至今还保留着最传统的留种方式:每年收获时,到田间去找出最长、最好的那穗留做种,来年再将它播下,...

种植在天地、云海和雨露之中的哈尼梯田中的红米水稻,是千百年来哈尼族传统稻米种植文化和勤劳收获的结晶,更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态、高品质...

即便如此,红米哈尼族人的生活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不仅仅是因为传统与传承的延续,更多还是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没有什么能够比生活更加真...

而元阳梯田红米是在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中生长的稻米,是种植于海拔1400至1800米梯田高地上的优质稻米。元阳位于云南南部,红河南...

大米清香,这是比较传统的制作方法。种植在海拔1400以上的哈尼梯田红米,极能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它属于糙,营养极为丰富,特别是富含...

当互联网遇上土特产,对农村而言,因丰收滞销而“谷贱伤农”的“卖难”正在化解;对城市而言,因吃不到地道土特产、“家乡味”的遗憾即将消失。互联网“下乡”,土特产“上线”,正在 曾经的农村扶贫模式,拓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矫正扭曲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产生的粪便成为肥料,这样生长出的红米自然安全健康~ 梯田红米营养丰富 哈尼梯田古种红米营养极为丰富,经初步测定富含:钙、铁、锌、硒、铜、镁、钾等微量元素。且梯田红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纤维质的含量也远远高于普通大米,其中人体所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中,哈尼梯田红米就含有7种。 梯田

梯田难以应用大规模农业机械,所以红米还在采用哈尼族传统的耕作方式耕作,这种近原始的耕种方式,已经传承了一千三百多年,在育种、灌溉、冲肥等方面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机制。如夫妇两人在例行修整田埂时的简单祭祀——男子站在高高的田埂上,用杆长超过2米的铲子,从上往下削去田埂的草皮,用云南话说,男人在上面剟,女人在下面把剟下的草土耙到田里,两人同时口里还呼应着号子,有男...

散种、薅草、拔秧、铲山梗、割谷、挑谷、打谷、晒谷,十几....。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

常体温,吃后特别耐饿。在云南,米线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将大米发酵后磨制而成,俗称“酸浆米线”,其工艺复杂,生产费时,但口感滑爽回甜,有大米清香,这是比较传统的制作方法。另一种,是将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在机器中挤压,靠摩擦的热度使其糊化成型,称为“干浆米线”,其晒干后即为“干米线”

说完云南哈尼红米,一种源自哈尼族传统种植的优质稻米。,继续聊哈尼红米:民族稻香,健康生活新选择。

千年传承,红米的独特魅力
云南哈尼红米,一种源自哈尼族传统种植的优质稻米
红河梯田,大自然的馈赠

红河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哈尼红米的天然宝库。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哈尼红米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梯田中的红米水稻,吸收了天地精华,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在红河梯田,红米的种植仍然采用哈尼族传统的耕作方式。从撒种、薅草、拔秧到收割,每一步都充满了哈尼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种近乎原始的耕作方式,保证了红米的纯净和品质,也让红米成为了哈尼族人民自豪的象征。

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哈尼红米逐渐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它不仅可以用作日常主食,还可以制作成各种美食,如米线、粥等。红米的丰富营养和独特口感,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获得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