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球虫病是鹌鹑常见寄生虫病,严重影响鹌鹑生长和繁殖
在鹌鹑养殖的世界里,鹌鹑球虫病就像一个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它悄无声息地潜入养殖场,给鹌鹑的健康成长和繁殖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鹌鹑球虫病是由艾美科球虫寄生在鹌鹑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这种疾病在1-2月龄的鹌鹑中最常见,因为鹌鹑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球虫寄生在鹌鹑的肠道中,引发一系列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球虫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症状类型 | 临床表现 |
---|---|
急性型 | 精神倦怠,食欲减少,羽毛逆立,下痢,排褐色或红色糊状恶臭粪便,重者排血便。 |
慢性型 | 渐进消瘦,体况减轻,间歇性下痢,产卵量减少。 |
球虫在鹌鹑肠道中繁殖,破坏肠道上皮细胞,导致肠道出血和消化不良。此外,球虫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盲肠、十二指肠和空肠等部位。
预防胜于治疗,防治鹌鹑球虫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鹌鹑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
成鹑与幼鹑分开饲养,按日龄分组饲养。
饲料和饮水要保证新鲜,避免污染。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鹌鹑的抗病力。
治疗措施
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5%混入饲料,连喂7天。
莫能霉素:按0.01%混入饲料,从15日龄喂至60日龄。
氯苯狐:每50千克饲料加氯苯狐2克,连用5-7天。
复方敌菌净:3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1次,连用7天。
鹌鹑球虫病是鹌鹑养殖中的常见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了解球虫病的症状、防治方法及对鹌鹑养殖的影响,有助于养殖户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球虫病,提高鹌鹑的养殖效益。
鹌鹑养殖业中的常见病害——鹌鹑球虫病
某鹌鹑养殖场,近期出现了大量的幼鹑患病情况。病鹑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羽毛逆立、缩头拱背等症状。经过检查,发现病鹑粪便呈褐色或红色糊状,且伴有恶臭。经过病理切片观察,确诊为鹌鹑球虫病急性发作。
防治措施:综合施策,有效控制针对这一情况,养殖场采取了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隔离病鹑将病鹑及时隔离,避免疾病扩散。
药物治疗采用磺胺二甲基嘧啶和莫能霉素等药物进行混饲,同时使用氯苯狐进行口服治疗。
环境消毒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毒,包括地面、槽子、用具及污染处,确保环境清洁。
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质量,增强鹌鹑的抗病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管理,病鹑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治疗后的鹌鹑食欲恢复,精神状态好转,粪便恢复正常。同时,通过对养殖场环境的持续消毒和饲养管理的优化,有效降低了球虫病的发病率。
经验:预防为主,科学养殖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鹌鹑球虫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隔离治疗、环境消毒到饲养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预防为主,科学养殖,是降低鹌鹑球虫病风险的关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