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黑山羊,四川省乐至县特产
乐至黑山羊,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的特产,以其独特的品质和优良的性能,被誉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特征 | 描述 |
---|---|
肉质 | 肉质鲜美,柔软易于消化,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 |
营养价值 | 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胆固醇含量低 |
产羔率 | 产羔率高,适应力强,抗病力好 |
乐至黑山羊初生重公羔2.73±0.46kg,母羔2.41±0.38kg,二月龄体重公羊14.33kg,母羊12.11kg;公羊日增重191g,母羊日增重162g。六月龄体重公羊28.23±3.40kg,母羊23.33±2.90kg;周岁公羊体重42.23±4.24kg,母羊34.51±6.69kg。成年体重公羊71.24±6.34kg,母羊48.41±4.22kg。
乐至黑山羊产肉性能好,鲜肉色泽红润,柔嫩多汁,味鲜且无膻味,脂肪分布均匀。通过对不同部位羊肉测定分析,乐至黑山羊各部位肌肉分布合理,优质肉除6月龄母羊占58.22%外,其余各阶段公、母羊均占60%以上。
乐至黑山羊一胎双羔为主,二胎、三胎三羔、双羔为主,四胎三羔为主,产羔数随胎次增加而增加,各胎次产单羔和五羔以上比例较小,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现象,充分说明乐至黑山羊具有很高的繁殖力。
由于富含营养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乐至黑山羊是乐至县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经长期选育而成,最早起源无法考证。早在清道光年间,《乐至县志》就有记载惟黑山羊,纯黑味,养羊网的四川山羊品种乐至黑山羊。
乐至黑山全身被毛黑色,具有光泽,冬季内层着生短而细密的绒毛,少数头顶部有枝子花样白毛。头中等大小,有角或无角,有角占33%,无角占67%。公羊角粗大,向后弯曲。母羊角较小,呈镰刀状。耳较大,为垂耳或半垂耳,鼻梁拱,成年公羊下颌有毛髯,部分羊颌下有肉髯。体型较大,体质结实,全身各部结合良好。颈长短适中,背腰宽平,四肢粗壮,蹄质坚实。公羊体态雄壮,睾丸发育良好;母羊体型清秀,乳房发育良好,呈球型或梨型。
乐至黑山羊体格健壮,具有嗜食青草、善登山、喜攀登爬等生物学特性和耐粗放管理与采食力强等特点。在放牧过程中,一天可完成5~6个采食轮回。乐至黑山羊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不高,适宜80~100只群体放牧,也适于小群单圈饲养和拴养,每天放牧10小时左右,不需精料,羊只生长较好。因乐至黑山羊在海拔350~450米的浅丘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下育成的,形成了较强的适应力,适应范围较广。将其推广到北纬30~40、东经103~118,海拔300~3500米,气候3℃~40℃的自然区域仍生长发育良好,繁殖正常。同时乐至黑山羊抗病力强,成年羊死亡率仅3.13%,羔羊死亡率8.83%。乐至黑山羊尚未发现严重传染病。
乐至黑山羊的产羔率初产母羊为205.95%,经产母羊为252.00%,产羔率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第2~4胎分别为238.13%、251.90%、272.48%。不同胎次的产羔百分率由高至低第一胎依次是双羔、单羔、三羔、四羔、五羔;第二、三胎均为双羔、三羔、单羔、四羔、五羔;第四胎是双羔、三羔、四羔、单羔、五羔、六羔。各胎平均产羔率是单羔占16.42%、双羔占45.63%、三羔占25.82%、四羔占10.58%、五羔占1.37%、六羔占0.18%;其中2~6羔的占83.58%。
乐至县有十大特产,分别是七芯莲藕、乐至白乌鱼、天池藕粉、熊卤鹅、泡菜鲫鱼、乐至烤肉、乐至佛星青花椒、乐至黑山羊、清蒸江团和鸡豆花。另外还有岷江鱼,是乐至特产之一,肉质鲜嫩、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资阳豆腐干:资阳地区非常有名的特产,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根据羊肉市场调查和养羊成本核算,乐至黑山羊出栏体重应在30~35kg,肉用公羊在5~7月龄、母羊在7~9月龄出栏,经济效益最好。
乐至黑山羊养殖不仅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还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乡村振兴。通过发展乐至黑山羊养殖,带动了饲料、屠宰、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展望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乐至黑山羊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乐至黑山羊养殖将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