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基地助力农民增收,探索致富新路径
小龙虾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五河县依托优良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把发展小龙虾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蹚出了一条生态致富路。
每年的一月份到三月份是全国小龙虾最缺货的时间段,正大水产养殖基地通过农企合作,创新育种模式,推进稻虾产业稳步发展,填补了市场空白,带动周边地区农民增收。
近日,在该公司的稻虾共生基地,养殖户正起网收获小龙虾供应市场。近年来,位于鄱阳湖畔的铁河乡,因地制宜利用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推广生态致富模式,带动下村、庄子、西边、东屯等村委会的千余户农民增收。
目前,小龙虾产业已经向龙场镇乡镇辐射推广,其他乡镇和县市区也纷纷有干部群众前来学习考察。
近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哈力浅村的稻田成功投放了1万余尾小龙虾苗,为当地农民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此次投放苗种,旨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目前,全镇小龙虾基地扩大到5000亩,带动全镇11个村、2000户农民发展小龙虾产业。发挥产业优势,农民增收有盼头。开展帮扶试点,小龙虾养殖助力精准扶贫。
潜江市委、市政府把小龙虾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贫困村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来抓。政企共促,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政府+企业+农户+集体的小龙虾扶贫开发模式,拉开了柳洲村全村流转脱贫致富的序幕。
目前,该镇已发展稻虾养殖面积595亩,每亩增产180余斤,预计年产值超220万元。制图:记者邓玉玲
记者来到庆云县尚堂镇龙诚社区,采访市工商局派驻该社区第一书记王建军、马振华。刚交谈一会儿,王建军便迫不及待地领着记者参观刚建成投产的龙虾养殖基地。
“养殖小龙虾用的水和饲料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虾的腹部都是半透明的,说明它们的生长环境非常好。”王建军说。
龙诚社区是省级贫困社区,共有760户村民,青壮年大都在外地打工,其他群众收入来源主要是靠种地。驻村伊始,王建军、马振华了解到社区基本上没有集体收入,带领当地村民发家致富便成了他们的工作目标。
“刚来这里的时候,看到什么产业也没有,心里确实打怵,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跟社区负责人商量,结合这里地下水位较高,新建水库和坑塘较多,适合水产养殖的实际,决定走小龙虾养殖这条路。“有了方向后大伙都有了干劲!”马振华说。
有了好思路,王建军便立即行动。6月5日至7日,他带领尚堂镇以及社区主要负责同志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考察龙虾养殖项目。“王书记带着我们观摩了盱眙最大的龙虾专业养殖示范基地,还和当地水产局、满江红龙虾产业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交流。盱眙龙虾产业链条长,注重产学研结合和品牌建设,这为我们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提供了不少宝贵经验。”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程春元说。
7月13日,王建军邀请盱眙满江红龙虾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来到社区,让他就养殖规划、饲料饲草来源、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指导。
目前,已建成高标准虾池7个,总面积52亩,预计10月份就能收获第一批小龙虾,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看着这些小家伙一天天长大,心里真高兴,我们社区终于有致富产业了!”村民程爱刚告诉记者。
谈到产业未来发展,王建军、马振华有了更大目标。“下一步我们将以小龙虾养殖产业为基础,在龙诚社区建立一处200亩以上的生态龙虾养殖基地,带动周边社区形成5个养殖水面50亩以上养殖场,争取在尚堂镇以及周边乡镇建立20家龙虾养殖合作社。
同时结合庆云县‘全民创业、全县电商’的规划,借助网络平台,全方位推广特色农产品,叫响‘龙诚小龙虾’这一品牌,真正形成大产业,让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五河县:小龙虾产业助力生态致富新篇章
铁河乡:因地制宜,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峡江县罗田镇: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引领养殖大户带动脱贫户创收致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