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栽培管理技术,关注病虫害防治与土壤管理
紫丁香,一种充满诗意的植物,其栽培管理是一门艺术。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紫丁香的栽培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与土壤管理,助您轻松培育出美丽的紫丁香。
紫丁香宜在早春芽萌动前进行移栽。栽植时需带上土坨,并适当剪去部分枝条。栽植三至四年生大苗,应对地上枝干进行强修剪,一般从离地面30cm处截干,翌年即可开花。株距2~3m,可根据配置要求进行调整。栽植时多选二至三年生苗,栽植穴直径70~80cm、深50~60cm。每穴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1kg、骨粉100~600g,与土壤充分混合作基肥,基肥上面再盖1层土,然后放苗填土。
紫丁香主要害虫有蚜虫、袋蛾及刺娥,用40%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剂1000倍液防治。紫丁香病害包括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如凋萎病、叶枯病等,可在发病前喷1~2次波尔多液,在灌丛下撒漂白粉或硫磺粉100g。
紫丁香对肥料要求不高,切忌施肥过多,否则易引起徒长,从而影响花芽形成,使开花减少。但在花后应株施磷、钾肥不超过75g、氮肥25g。若施用厩肥或堆肥,需充分腐熟并与土壤均匀混拌,株施500g左右。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1次腐熟的堆肥,可补足土壤中的养分。
栽后灌足水,以后每隔10d浇1次水,连续浇3~5次。每次浇水后都要松土保墒,以利提高土温,促进新根迅速长出。以后每年春季,芽萌动、开花前后需各浇1次透水,浇后立即中耕保墒。华北地区4—6月是紫丁香生长旺盛并开花的季节,每月要浇2~3次透水,7月以后进入雨季时,要注意排水防涝,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冻水。
紫丁香的修剪一般在春季萌动前进行,主要剪除细弱枝、过密枝、枯枝及病枝,保留好更新枝。花谢后,如不留种,可将残花连同花穗下部2个芽剪掉,同时疏除部分内膛过密枝,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树形美观,促进萌发新枝和形成花芽。落叶后可把病虫枝、枯枝、纤细枝剪去,并对交叉枝、徒长枝、重叠枝、过密枝进行适当短截,使枝条分布匀称,保持树冠圆整,以利翌年生长和开花。
紫丁香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扦插和嫁接。播种繁殖适用于大量繁殖,扦插繁殖适用于繁殖优良品种,嫁接繁殖适用于提高抗病性和观赏性。
项目 | 内容 |
---|---|
移栽时间 | 早春芽萌动前 |
施肥 | 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1kg、骨粉100~600g |
病虫害防治 | 40%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剂1000倍液 |
修剪 | 春季萌动前,剪除细弱枝、过密枝、枯枝及病枝 |
紫丁香的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较干燥、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植前,可制作长10.0m、宽1.5m、高15.0至20.0cm的高床,并在底部施用碳铵150至225kg/hm²、腐熟有机肥30至45t/hm²,同时用硫酸亚铁150kg/hm²或退菌特150至225kg/hm²进行土壤消毒。紫丁香的种子细小,应在果实成熟未开裂前迅速采收,以免水分散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