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关注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
在山鸡养殖过程中,育成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着山鸡的生长发育和日后商品或种山鸡的质量。本文将深入探讨山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重点关注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
在育成期,山鸡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因此,日粮营养必须充足且均衡。
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的关键,建议蛋白质含量在18%以上。
能量:确保足够的能量摄入,特别是在夏季酷暑和冬季寒冷时,应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维生素A、D、E和微量元素,如钙、磷,以促进骨骼生长。
二、光照管理
光照时间:一般保持16-18小时的光照时间。
光照强度:避免过强的光照,以免影响山鸡的采食和休息。
光照周期:根据季节调整光照周期,以模拟自然光照变化。
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助于提高山鸡的生长速度和降低疾病风险。
周龄 | 饲养密度 |
---|---|
5-10周龄 | 6-8只 |
11周龄 | 3-4只 |
11-18周龄 | 3只 |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饲料管理:确保饲料新鲜,避免饲料污染。
环境卫生:保持鸡舍清洁,定期消毒。
药物预防:在特定情况下,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散养:为山鸡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增强其抗病能力。
网养: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饲养密度,节省成本。
山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日粮营养、光照、饲养密度和疾病预防等因素。只有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才能确保山鸡的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在夏季酷暑和冬季寒冷的极端天气下,山鸡的日粮能量水平需相应提高,同时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确保育成期的健康成长。例如,某养殖场在冬季对山鸡日粮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玉米和豆粕的比例,并添加了适量的维生素E和硒,有效提升了山鸡的抗寒能力。
山鸡育成期的饲养密度对鸡群的整体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以某养殖场为例,他们采用立体笼养法,根据鸡龄逐渐降低饲养密度,每平方米控制在20只左右,每2周疏散一次,有效避免了啄癖现象,提高了山鸡的生长速度。
光照管理对山鸡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影响。某养殖场在育成期采用夜间增加光照的方法,促使山鸡增加夜间采食和饮水,从而提高了生长速度和脂肪沉积能力。具体操作中,他们根据山鸡的生长阶段调整光照时间,确保光照强度适宜。
在山鸡育成期,疾病防治是保障鸡群健康的关键。某养殖场在育成期对山鸡进行了球虫病和禽霍乱的预防,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有效降低了疾病发生率。此外,他们还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山鸡转群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过程,需要特别注意。某养殖场在转群前对山鸡进行了大小、强弱分群,以便于分群饲养管理。同时,他们在转群过程中,逐步调整饲养环境,减少山鸡的应激反应,确保转群顺利进行。
散养法是山鸡育成期的一种有效饲养方式。某养殖场充分利用荒坡、林地等资源,建立了网圈进行散养。他们通过断翅和适时脱温,使山鸡在自然环境中快速生长,同时保持了山鸡的野味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