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绿芦笋栽培,关注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土壤是芦笋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环境对于芦笋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1. 选择适宜的土壤
有机绿芦笋栽培应选择砂质壤土,这种土壤排水良好,透气性好,有利于芦笋根系的生长。
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肥料施用在芦笋种植前,每亩用腐熟有机肥2000-2500千克,铺施耕翻入土。
在芦笋生长期间,根据芦笋的生长情况,适时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3. 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三、病虫害防治2. 物理防治
通过设置隔离带、覆盖地膜等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有机绿芦笋栽培技术要点环节 | 具体措施 |
---|---|
浸种催芽 | 用30-35℃的温水浸泡2-3天,再用湿毛巾盖上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种子两次以避免闷种,等种子有10%露白后即可播种。 |
隔离带设置 | 在有机绿芦笋基地和常规生产地块之间设立8-10米的隔离带。 |
品种选择 | 选择抗病、高产、优质的冠军F1号等一代杂交种。 |
育苗 | 选择砂质壤土,放足基肥。每亩用腐熟有机肥2000-2500千克,铺施耕翻入土。筑宽150-180厘米,高15-18厘米的畦作为苗床。采用条播每50克种子用地20平方米。开沟,沟距40-50厘米,深2~3厘米。灌足底水后,按行株距10厘米,单籽点播。覆过筛细土。在苗床表面撒少量的稻草秸,防止高温、保湿。 |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及同类地区绿芦笋有机栽培。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9630 有机产品
术语与定义
有机种植: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也不采用基因工程和离子辐射技术,而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农作、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来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害,以获得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1. 病虫害防治是绿色有机蔬菜栽培的关键环节。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 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降低损失。
3. 数据显示,绿色防控技术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50%以上,有利于保护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
轮作种植分休耕和换茬两种。轮作优势明显,能在种植期间更加全面了解病虫害发生状况,通过科学合理管理,加强绿色蔬菜管控调整,可以避免严重病害与虫害感染,减少损失,提高有机蔬菜种植品质和产量,增加种植者经济效益。
5. 肥料的选择使用要确保种植的蔬菜达到有机标准
文档信息
文档编号:文-0505LR
文档格式:Word (*.doc, 可编辑)
文档主题:这是一篇...
有机蔬菜种植栽培技术,有机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位于河北省的福牛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号召,致力于打造高标准有机芦笋生产基地。合作社选址在生态环境优良、远离污染源的区域,确保芦笋的生长环境纯净无污染。基地占地510亩,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
在基地建设中,合作社特别注重土壤的保护和改良。通过有机肥料的使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设置8-10米的隔离带,将有机绿芦笋基地与常规生产地块有效分隔,减少交叉污染,确保有机芦笋的品质。
种子选择与处理,孕育健康芦笋苗在种子选择上,合作社坚持选用抗病、高产、优质的冠军F1号等一代杂交种。这些种子经过精心筛选和处理,具有出芽率高、生长势强等特点,为芦笋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种子处理方面,采用30-35℃的温水浸泡2-3天,再用湿毛巾覆盖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种子两次,防止闷种,待种子有10%露白后即可播种。这种细致入微的种子处理方式,大大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科学施肥,保障芦笋营养需求在施肥过程中,合作社根据芦笋的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情况,科学调整施肥量,确保芦笋健康成长。通过科学的施肥管理,合作社的有机芦笋产量和品质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来展望,绿色芦笋引领健康生活因为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绿色有机蔬菜市场前景广阔。福牛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继续加大有机芦笋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提高产量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安全的绿色食品。
同时,合作社还将加强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绿色芦笋将成为引领健康生活的绿色使者,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