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虹鳟鱼小瓜虫病是一种由小瓜虫引起的鱼类疾病

序号 内容 备注
1 停水,用15mg/L~30mg/L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2小时后恢复微流水。 适用于防治小瓜虫病。
2 暂停微流水,向发病池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3mg/L,2小时后恢复流水,每隔3天~4天泼洒1次,连用3次。 适用于防治小瓜虫病。
寄生虫性疾病 虹鳟鱼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有三代虫和小瓜虫。水产动物为寄主的寄生虫主要有原虫类、蠕虫类、甲壳动物及软体动物,由于它们的寄生而引起的疾病称为水产动物寄生虫病。该病是严重危害虹鳟鱼苗、幼鱼的病毒性鱼病,常常诱发细菌性烂鳃并发症。主要危害稚鱼,水温在10℃以上易发此病。 此病又称白点病。虫体寄生于体表、口腔、眼和鳃等部位,寄生部位呈现1mm左右的小白点症状。寄生于眼球可使眼球浑浊、发白。 冷水鱼病害及防治技术 《冷水鱼病害及防治技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一、虹鳟鱼病害,二、冷水鱼常用药物,三、病例分析。 小瓜虫病是对虹鳟、金鳟稚鱼危害较大的一种体表寄生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大批死亡。为实施无公害虹鳟、金鳟的养殖生产,我们在虹鳟、金鳟稚鱼培育期,试验出用辣椒+生姜和鱼虫克星等中药浸洗防治小瓜虫病的有效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防治案例 成熟的虫体离开病鱼后立即形成胞囊,粘附在鱼池底、壁或其它固体表面,胞囊内逐渐分裂成许多个个体,即幼虫母体,通常一个胞囊能形成2000多个幼虫母体,最后破囊而出,变成感染性幼虫,此期幼虫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能自由运动。 流行情况 本病主要危害虹鳟稚鱼阶段,流行范围广,是虹鳟养殖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水温在10℃以上,感染率可达90%以上。 Bio Cure产品在深圳某试验基地海水网箱金鲳鱼小瓜虫防治案例。用户简介:深圳大鹏某网箱养殖基地,位于深圳市大亚湾海域,现有开放式养殖用海海域面积200亩,深水抗风浪HDPEC43型网箱80多个,养殖品种为金鲳鱼/蓝... 小瓜虫病对虹鳟危害极大,严重时常造成大批死亡,其病原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点状胞... 小瓜虫病是虹鳟养殖中的重要疾病,了解其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虹鳟鱼小瓜虫病是一种由小瓜虫引起的鱼类疾病

讲完虹鳟鱼小瓜虫病是一种由小瓜虫引起的鱼类疾病。,让我们转向虹鳟鱼小瓜虫病防治策略研究。

疾病爆发初期,立即暂停微流水,向发病池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浓度达到3mg/L,2小时后恢复微流水。此操作需每隔3至4天重复一次,连续使用三次。

采用15mg/L至30mg/L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2小时后恢复微流水。

虹鳟鱼小瓜虫病是一种由小瓜虫引起的鱼类疾病

虹鳟鱼寄生虫性疾病主要包括三代虫和小瓜虫。这些寄生虫主要寄生于水产动物,如原虫类、蠕虫类、甲壳动物及软体动物,它们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水产动物寄生虫病。小瓜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虹鳟鱼苗和幼鱼的病毒性鱼病,常伴随细菌性烂鳃并发症,主要危害稚鱼,水温在10℃以上时易发。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虫体寄生在体表、口腔、眼和鳃等部位,寄生部位呈现约1mm的小白点症状。虫体寄生于眼球会导致眼球浑浊、发白。

小瓜虫病是虹鳟、金鳟稚鱼危害较大的体表寄生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大批死亡。为实施无公害虹鳟、金鳟的养殖生产,我们在虹鳟、金鳟稚鱼培育期,试验出用辣椒+生姜和鱼虫克星等中药浸洗防治小瓜虫病的有效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成熟的虫体离开病鱼后立即形成胞囊,粘附在鱼池底、壁或其它固体表面,胞囊内逐渐分裂成许多个体,即幼虫母体,通常一个胞囊能形成2000多个幼虫母体,最后破囊而出,变成感染性幼虫,此期幼虫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

小瓜虫在鳃部寄生,使鳃分泌粘液增多,鳃丝粘连、糜烂,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病鱼常群集进水口处,急躁不安,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严重时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病主要危害虹鳟稚鱼阶段,流行范围广,是虹鳟养殖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水温在10℃以上,感染率可达90%以上。

案例:深圳某试验基地海水网箱金鲳鱼小瓜虫防治

用户简介:深圳大鹏某网箱养殖基地,位于深圳市大亚湾海域,现有开放式养殖用海海域面积200亩,深水抗风浪HDPEC43型网箱80多个,养殖品种为金鲳鱼/蓝...

小瓜虫病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引起,严重时肉眼可见病鱼体表布满小白点。取下小白点放在加有清水的玻片上,可见小白点缓慢移动。显微镜下可见成虫呈卵圆形,有一马蹄形的大核,该虫最适繁殖温度为15-2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