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杜鹃产业高效益,基础薄弱
自2007年以来,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对贵州毕节地区的杜鹃资源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采集土壤样品分析,结合地方气候特点,广泛征求中外专家意见,为杜鹃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英国曾言:“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的园林。”这句话道出了杜鹃花在世界园艺史上的重要地位。
贵州省科技特派员“万元田”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各子项目进展顺利。7月11日,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科学院专家对杜鹃科技特派员“万元田”项目进行实地查定。自2012年实施以来,该项目重点围绕野生杜鹃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开展种子育苗、园林化栽培、杜鹃移植栽培等技术攻关示范。
杜鹃花,作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花之一。它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都有分布,在我国除新疆、宁夏等干旱荒漠地带外,广泛分布于各地。只是,杜鹃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瓶颈。
杜鹃产业发展瓶颈瓶颈 | 解决措施 |
---|---|
品种更新换代迟缓 | 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开展杂交育种,加速品种更新。 |
产业发展规模小 | 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扩大产业规模。 |
产业链条不完善 |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
从某种意义上说,杜鹃花美化了世界各地的公园和花园。在我国,杜鹃花产业已成为贵州最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为旅游业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仍然突出,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不牢,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杜鹃花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现场查定评估,现每亩大棚可育三年生杜鹃苗5万株以上,扣除成本后每亩大棚收入可达到3.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根据百里杜鹃总体规划和生态特色产业发展需要,项目组还从省外引进100余种野生杜鹃资源,建成野生杜鹃种植资源圃。2013年冬季,百里杜鹃管委会已应用人工繁育杜鹃苗进行荒山造林280.5亩,人工繁育杜鹃苗在野外成活率达到了100%。
产业数字化是拉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仍然存在问题,由此小智将给出一些解决方案,为大家提供参考。
我国杜鹃花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初探4 康用权;彭春良;廖菊阳;陈迎辉;吉悦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对贵州省杜鹃产业高效益,基础薄弱,亟待转型升级。有了认识后,再研究贵州杜鹃产业:转型升级案例解析。
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杜鹃产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突破。在品种培育、技术应用、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杜鹃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