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在沙土地中培育出高品质金芦笋,挑战自然极限

在江苏省丰县孙楼街道办事处,一片沙土地上,一场农业奇迹正在悄然上演。这里,农民们通过技术集成,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成功地在沙土地中培育出了高品质的金芦笋,挑战了自然极限。

在沙土地中培育出高品质金芦笋,挑战自然极限
领域 关键技术 成果
苗种选择 国内外优质脱毒品种 芦笋优质品率90%以上
种植模式 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实现增收致富
肥水管理 科学施肥 提高芦笋产量
病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 降低农药使用量
资源化循环利用 有机肥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

2008年,孙楼芦笋示范园生产的芦笋成为奥运会江苏省唯一特色菜指定食品,并荣获江苏省芦笋种植基地荣誉称号。如今,“大沙河芦笋”已通过江苏省农林厅认证的绿色无公害产品,成为孙楼农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增收致富的首选产业。

丰县孙楼街道办事处,芦笋种植面积已达5600余亩,涵盖了穆楼、沙元、张楼、赵河涯等数十个行政村。农业专家对芦笋、辣椒、西瓜、黄桃等30多种蔬果进行引种驯化,其中芦笋“表现”最突出,最具成为高品质农产品的潜质。

在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绿之源有机蔬果生产基地,女工们正弯着腰在大棚里采收芦笋。黄褐色的沙垄中,冒出的一排排直挺挺的绿尖,三五根簇在一起、八九根连成一线,长的比筷子长、粗的比拇指粗,嫩生生,甚是惹眼。

孙楼芦笋种植历程可分为两部分,1999年以前走的是初级分散式种植,之后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深加工发展道路。有了多年芦笋加工的基础,孙楼街道不断学习周边深加工技术,开发大沙河牌芦笋酱、芦笋饮料、芦笋甜点等多种产品,使芦笋致富走向了更高层次。

平均每亩鲜笋年产量可达2500斤,按照每斤芦笋4.6元的收购价,每亩经济效益可在1.3万元左右。孙楼街道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统一引进国内外优质脱毒品种,并在育苗、种植、灌溉、收割及施肥、用药等各个关键期驻村指导。

孙楼街道农业负责人赵军胜表示:“除了主抓种植业产前结构布局、产中技术辅导,我们还特别重视产后的品牌营销。1999年起,孙楼芦笋走转型发展路线,以穆楼村为核心,先后成立了丰县金地芦笋合作社及丰县世佳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大沙河’商标,大力度销售芦笋等优质农产品。”

虽然忙碌并辛苦,但芦笋种植业实实在在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红利。穆楼村支部书记魏崇星表示:“眼下正是芦笋采摘上市的季节,受暖冬影响,芦笋不但产量高、品质好,而且销售价格也比往年高出一成左右,种植户增收明显。”

孙楼村也积极准备,线上线下同步发展,进一步扩大“大沙河牌”芦笋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全村已有近10家农户开通网上销售,该数据每月都在递增。

孙楼芦笋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优质的产品,更在于其背后创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策略。在孙楼,沙土地中的金芦笋正成为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技术革新引领绿色丰收

在沙土地中培育出高品质金芦笋,挑战自然极限

丰县孙楼:芦笋产业的“集大成者”

规模化种植与无公害标准化

品牌化经营与市场拓展

创新之路:从速冻冷鲜到产业链延伸

孙楼芦笋产业不断创新,将重心从传统的速冻冷鲜转移到产业链的延伸上。新胜绿色食品加工厂的繁忙景象,正是这一转变的最佳写照。采摘、分拣、切割、包装,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确保了芦笋上市保质保量。去年这个时候是高峰期,每天要上市1吨芦笋,约需30名工人。在苏北地区芦笋上市分春秋两季,时间较长,每年3月底开始采摘以来,只有11月底至次年3月初的3个月时间种植户才能休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