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2万亩水稻即将成熟,面临收割难题
金秋时节,有“皖中粮仓”美誉、位于江淮分水岭南侧的肥东县,115万亩水稻渐次成熟,农民抢抓天晴好时机,进行收割,确保颗粒归仓。只是,就在这丰收喜悦之际,一个难题摆在了肥东县面前——2万亩水稻即将成熟,收割却面临挑战。
肥东县店埠镇村民在稻田里抢收水稻,连续登上了央视新闻。这也反映出肥东县今年克服高温干旱不利天气影响,喜获大丰收,成绩来之不易。只是,因为收割工作的展开,一些问题逐渐显现。
问题 | 原因 |
---|---|
防病治虫难 | 病虫害防治效果差,防治成本高 |
收割效率低 | 劳动力不足,机械设备老化 |
储存困难 | 仓库不足,烘干设备落后 |
针对上述问题,肥东县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水稻收割顺利进行。
肥东县加快推进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网上发布公告,公开遴选植保防治组织,开展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
此外,肥东县还加大了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提高收割效率。例如,在店埠镇,农民们驾驶着现代化的收割机,高效地完成收割工作。
肥东模式:为全国提供借鉴肥东县在水稻收割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仅解决了本地的难题,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肥东县的做法表明,在农业发展中,要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要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肥东县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农业发展走得更远。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水稻的信息想要了解,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水稻频道详细了解。
已经阐述了肥东2万亩水稻即将成熟,面临收割难题。,现在进入肥东水稻收割难题,无人机助力解困的主题。
在肥东县古城镇,无人机飞过稻田,进行水稻收割作业。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收割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无人机在空中进行作业,可以覆盖更广的范围,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同时也降低了机械损伤的风险。
肥东县古城镇党委和政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两强一增’行动、保障粮食安全、加快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已完成和在建的高标准农田面积共5.2万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等新兴技术将在农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肥东县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