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利用家中空地养鹌鹑,探索创业之路
项目概述
本项目旨在创办一家专业从事鹌鹑养殖、加工和销售的企业。鹌鹑是一种高效益的养殖项目,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项目内容 | 描述 |
---|---|
养殖 | 采用生态饲养模式,确保鹌鹑健康生长。 |
加工 | 提供鹌鹑肉、鹌鹑蛋的深加工产品。 |
销售 | 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覆盖。 |
市场分析
市场需求:鹌鹑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据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鹌鹑蛋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00亿元,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从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走上了养殖鹌鹑的致富之路,谈起今后的设想,王翠萍信心十足地说:“今年我饲养了25000只鹌鹑,预计纯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明年我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一大批养殖户共同走上多元增收的致富之路。”
近两年来,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王翠萍除了保证常年给石河子市农贸市场和市区各大火锅店供货以外,还把鹌鹑蛋远销到了独山子、奎屯、克拉玛依等周边城市。
下岗后,闲不住的王翠萍几次出去找活干,都因年龄偏大而被拒绝。2009年8月的一天,丈夫吴保成到石河子一位朋友家做客,向朋友说起了爱人王翠萍下岗的事儿。热心的朋友鼓励吴保成发展鹌鹑养殖,并带他参观了鹌鹑养殖场。吴保成把朋友养殖鹌鹑的事儿告诉王翠萍以后,她寻思着:自家的院子大,离市区也近、交通方便,不如就办个鹌鹑养殖场吧。
说干就干。第二天,王翠萍就与丈夫吴保成来到朋友家参观了鹌鹑养殖场,并请教了鹌鹑养殖方法和销售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在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当年王翠萍投入8万元,在自家院内对现有的房屋进行改造维修,并购买了饲养笼和4000多只小鹌鹑。辛苦一年下来,没有挣钱也没赔钱,但王翠萍却学到了养殖鹌鹑的实用知识,这坚定了她搞养殖致富的决心。
之后还成立了“香参鹌鹑创业团队。探索鹌鹑全生命周期生态饲养模式。
图为王崔萍正在给鹌鹑打疫苗 笔者见到王翠萍时,她正在给鹌鹑打定期防疫疫苗。她从一名下岗女工,通过养殖鹌鹑走上了致富之路。今年49岁的王翠萍原是石河子果酒厂的一名职工。2009年,该厂因改制很多职工面临下岗的严峻现实。王翠萍与丈夫商量后毅然作出了买断工龄、自己缴纳养老金的决定。从此,她从一名企业职工成为了一名下岗工人。
2010年,王翠萍与丈夫扩大鹌鹑养殖规模。通过石河子总场工会扶持,王翠萍办理了8万元的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她把鹌鹑饲养规模扩大到了15000只。为了更好地掌握鹌鹑饲养技术,王翠萍一有空就跑到书店购买养殖鹌鹑方面的书籍,并经常上网了解市场行情。通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和科学饲养,当年她就收回了投入的资金,并购买了一辆面包车。
2012年12月,王翠萍作为石河子总场北泉镇评选的“庭院养殖能手”,参加了由师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组织的培训学习,并在学习班上做了典型发言。学习期间,她还与沙玛两县几位鹌鹑养殖户达成了长期提供养殖技术和免费指导服务的协议。
并且鹌鹑的养殖投资非常小,对养殖环境并没有什么挑剔,家里面破败的房屋和家门口的空地上均可以用来养殖鹌鹑。对于自己第二次创业养殖鹌鹑,郭...
在了解了下岗女工利用家中空地养鹌鹑,探索创业之路。后,我们再来看看鹌鹑养殖:家庭创业新选择。
创业故事:王翠萍的致富之路
销售拓展:多元化渠道助力发展
技术提升:生态饲养模式引领未来
案例分析:从下岗女工到养殖能手
未来展望:打造鹌鹑养殖新标杆
展望未来,王翠萍信心满满地表示,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领更多养殖户共同致富。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鹌鹑养殖打造成为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