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黑鱼家鱼池套养技术,一种在鱼池中同时养殖多种鱼类的方法

黑鱼养殖,作为一项独特的农业技术,近年来在渔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解析黑鱼家鱼池套养技术,为您揭示如何在鱼池中实现多种鱼类的和谐共养。

黑鱼家鱼池套养技术,一种在鱼池中同时养殖多种鱼类的方法
黑鱼养殖的关键点

黑鱼鱼苗培育到6厘米左右的小规格鱼种后,需要更多的饲料和更大的活动空间。如果不及时换池养殖,常因密度过高,水质变化更大更快。目前,乌鳢人工配合饲料的组成尚未彻底解决,主要是肉食性鱼类生长需要的一种活性物质——H因子,存在鲜动物组织中,而鱼粉中不存在。

养殖阶段 关键措施 目的
鱼苗培育 提供充足饲料和空间 促进黑鱼健康成长
饲料投喂 采用陆续抛投方式 便于控制投饲量,提高饲料利用率
水质管理 保持良好水质 有利于黑鱼正常生长

黑鱼善于逆水行走和跳跃;因此,混养黑鱼的池塘塘埂至少要高出水面40厘米,最好在四周的塘埂上围网防逃,进出水口安装防逃设施。在下大雨后要特别注意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

家鱼池中混养黑鱼后,给主养鱼投喂饲料时应把黑鱼的重量计算在内。适当增加的部分饲料并非供黑鱼采食,而是提供给池塘中的天然饲料鱼吃,促进饲料鱼繁殖和生长。饲料鱼供黑鱼捕食,这是一种间接投饲方法。

水生植物的应用

混养池水面应放养适量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等,供黑鱼隐蔽觅食,也可作为野杂鱼、昆虫的繁殖场所,还具有遮阳和调节水质的作用。放养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不应超过养殖水面的1/5。水生植物放养于池塘的浅水区,或池塘水面的四周。

水质管理要点

及时做好防治工作,还要做好水质检测,改变水质,有利于黑鱼的正常生长。

池塘选择:养殖黑鱼时 就要确定池塘的养殖面积,黑鱼养殖不宜养殖过多,但是可以分为几个池塘分开养,一个池塘在2-5亩左右。水深2米左右,池底的淤泥不宜过多,在池塘的进出水口必须设置防逃网,防止养殖过程逃鱼。

放养鱼种:在集市上买鱼种,虽然价格较低,但规格不一,且由于捕捉方法不同,鱼种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建议选择优质鱼种,规格整齐,以10-15厘米左右为宜。

鱼种消毒:鱼种在投放池塘时一定要消毒,可以用淡盐水清洗育苗10分钟,再投入鱼池,鱼塘也要消毒,鱼塘消毒可以选用生石灰。

黑鱼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使用后会造成大量死亡。所以在搭养黑鱼的家鱼主养池防治病害,只能采用硫酸铜或敌百虫等药剂,忌用硫酸亚铁。

水质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黑鱼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苗种放养: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鱼种,规格整齐,一次放足。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水温稳定在12℃以上时进行。

饲料投喂: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小杂鱼、螺蚌肉、畜禽下脚料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8%,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水质调节:定期检测水质,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调整水质。如发现水质恶化,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增加注水、使用水质改良剂等。

放养量:黑鱼鱼种放养量不仅与黑鱼鱼种规格、养殖池中野杂鱼的多少有关,而且与主养鱼的种类有关,与具有自繁能力的品种一起混养的池塘,黑鱼鱼种可以适当多放。一般情况下:隔年鱼种50~150克,亩放10~20尾;当年鱼种12~15厘米,亩放20~30尾;8~10厘米,亩放40~50尾;3~6厘米,亩放60~100尾。根据实践出,每亩黑鱼的产量控制在10~15公斤为宜。

放养时间:黑鱼鱼种放养时间一般相距主养鱼种的放养时间2~3个月。我省长江以北地区在6月到7月初进行黑鱼鱼种放养,长江以南地区在5~6月放养。放养黑鱼鱼种的时间最迟不能超过7月,若超过7月,年底主养鱼捕捞时黑鱼长不成商品规格。

家鱼池混养黑鱼,冬季捕捞上市时,必须干塘将黑鱼捕尽,如果不捕尽,将会影响第二年的家鱼养殖。为了防止捕捞不干净,在干塘清理时,必须用药杀死残留的黑鱼。

在黑鱼养殖过程中,池塘的规划与管理至关重要。黑鱼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较高,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控制在1至2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至2米,底泥宜浅,以减少淤泥过多带来的问题。在池塘进出水口必须设置防逃网,确保养殖过程中黑鱼不会逃逸。

黑鱼家鱼池套养技术,一种在鱼池中同时养殖多种鱼类的方法

黑鱼饲料:合理搭配与投喂技巧

黑鱼为肉食性鱼类,饲料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小杂鱼、螺蚌肉等。投喂时,采取陆续抛投的方式,抛投力要适中,使水面激起水花,促进黑鱼抢食。此外,日投饵量根据鱼体重量控制在3%-8%,确保营养均衡。

黑鱼鱼种放养:规格选择与时间把握

黑鱼鱼种规格应小于主养鱼种规格的一半,一般投放规格在4至13厘米之间。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水温稳定在12℃以上时进行。放养前,应对鱼种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鱼种健康。

保持良好的水质是黑鱼养殖成功的关键。水质管理包括水质检测、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定期检测水中的pH值,确保其在中性或弱碱性范围内。同时,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饲料投喂量、增加水生植物等。

混养策略:提高养殖效益的新思路

黑鱼病害防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黑鱼养殖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养殖技术。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我们应继续优化养殖技术,提高黑鱼产量与质量,为我国渔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