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汉寿县10万甲鱼苗人工放流,探索生态养殖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10万只优质汉寿甲鱼苗放归大自然。9月29日上午,2015年“汉寿甲鱼”苗增殖人工放流活动,在汉寿县胭脂湖、青泥湖、滑泥湖、鸭子港内江等地同步举行...

汉寿县10万甲鱼苗人工放流,探索生态养殖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甲鱼人工放流现场红网汉寿站9月29日讯

痛定思痛,淳安人意识到,想要实现水清鱼跃,必须得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子。 为期3年封库禁渔,出台千岛湖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通过人工放...

我县采取人工增殖放流的办法,增加自然生态水域甲鱼资源总量,促进汉寿甲鱼产业可持续发展。 放流活动现场 今年9月,我县共在胭脂湖、清泥湖、...

维护生态平衡做出应有的贡献!他表示,下一步大湖股份不仅局限于天然水域的甲鱼增殖放流,还将加大包括西湖、王家厂、安乐湖、北民湖、珊珀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3日讯10月12日,东安县开展“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湘江东安段鱼类人工放流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志愿者们兴致勃勃地提着水桶或端着鱼盆,顺着码头河道边缘,将一桶桶、一盆盆、一袋袋鱼苗缓缓倒入湘江水域,鱼儿顺着水流齐刷刷地游向湘江中央。此次人工放流鱼种鱼苗包括光倒刺鲃、青鱼、草鱼、鲤鱼、鳙鱼、鲢鱼共300余万尾。 近年来,东安县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坚持鱼苗放流,不断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汉寿地处洞庭湖西滨,沅澧两水尾闾,水域广袤,水网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湖南省水产大县和渔业强县,1995年荣获“中国甲鱼之乡”。经国家级检测机构检测,“汉寿甲鱼”具有高比例的鲜味氨基酸而且富含硒元素,所含重金属、药物残留等22项安全指标全部合格,42项营养指标达国内最高标准。其大水面、低密度、人放天养的养殖模式,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国家标准。

2011年2月,“汉寿甲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有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33家,养殖企业14家,建立起占地3850亩的湘湖、湘泓、太白湖等五个省级甲鱼生态繁养核心示范区,以及金琮、将军潭、八百亩等数处千亩以上的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发展,带动全县龟鳖产业的标准化养殖。

目前,全县甲鱼养殖面积达7万亩,存塘亲鳖1200吨,年产稚鳖6000万只,商品鳖5600吨,年产值达6.2亿元,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1/3。

近年来,汉寿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当作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汉寿县渔业主管部门致力于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加强对放流苗种的选育和管理,确保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常态有效。

多年来,以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养护好水生生物资源,共同维护洞庭湖物种多样性,进一步优化“汉寿甲鱼”生长繁衍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渔政人员执法能力和管护水平,从根本上拒绝灭绝行捕捞,并争取世界自然基金、世界环境基金、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通过采取不同的项目合作方式,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实际行动维护好水生生物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

年份 放流地点 放流数量
2014年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和安乐湖 15万只
2015年 汉寿县胭脂湖、青泥湖、滑泥湖、鸭子港内江 10万只

汉寿县10万甲鱼苗人工放流,探索生态养殖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已经解释清楚,现在来看汉寿县甲鱼苗放流,生态养殖新实践。

汉寿甲鱼:生态养殖的典范
汉寿县10万甲鱼苗人工放流,探索生态养殖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地理标志保护:品质的保障 执法与协作:守护生态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