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冬季黄鱼养殖,水质调控至关重要

苗种的食性驯化,在大黄鱼养殖中尤为关键。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大黄鱼的生长,调节好水质,能促进鱼类正常生长,有效防止疾病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冬季黄鱼养殖,水质调控至关重要
大黄鱼养殖方法研讨

我们于2010年、2011年在珠海小林镇进行大黄鱼对淡养殖试验,两年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两年的经济效益基本相同,现将2011年的养殖情况如下,供参考。

养殖池条件 养殖池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池,面积6亩,可保持水深2.5米。
消毒方法 若鱼类并塘越冬密度大的,每亩用生石灰20-3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或每平方米用1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如果水体中浮游动物数量过多,可用90%晶体敌百虫0.4克/米³全池泼洒。
放养密度 一般鱼池水深2米,每亩放鱼量可达1000公斤。如果加注新水方便和有增氧设备,还可适当增大放养密度。这样,较大的饲养密度既提高了水面的利用率,节约鱼类越冬成本,又有利于鱼类在冬季的生长。

冬季水温低,光照寡,养鱼池塘水中浮游植物少,产氧能力差,鱼类因停止摄食而体质相对较弱。为使鱼类冬季平安生长,冬季养鱼池塘的水质调控和管理要把握以下几个技巧:

彻底消毒:冬季养鱼池塘消毒要彻底,如池塘无鱼要干池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斤化浆全池泼洒,如池塘有鱼则要带水消毒,池塘水深1米左右的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

保持较深水位:要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池塘必须保持较深的水位。南方地区水深宜在1.5-2米,最低不少于1.5米,低于该水位的及时加深水位。北方地区水深宜在2-2.5米,最低不少于2米,低于该水位的要及时加深水位。

水质:清水、矿泉水都可以养殖,注意换水的时间就可以了。在冬天养护水培巴西木,要把室内温度调控在适合的范围,应该保持室温在10摄氏度以上。

日前沿海一渔民捕捞到一条大黄鱼,拍卖了30万,好让人羡慕啊!野生大黄鱼拍的出这么高价,那么大黄鱼养殖是不是很容易呢?大黄鱼是暖水性鱼类,在自然海区,当水温下降时,大黄鱼有向深处潜游或向暖温性海区迁移的习性。人工养殖条件下,则需进行越冬。网箱养殖和成鱼养殖一般可以自然过冬,池塘跨年养殖。

笔者以冬棚池塘环境的差异为线索,黄鳍鲷冬棚养殖水质管理的几个要点。而冬棚养殖则是缩短养殖周期、安全越冬的重要手段,2019年更有多项成功案例。

亲鱼培育:亲鱼选择A,亲鱼来源亲鱼来源于天然海区捕捞的或有国家发放的大黄鱼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最好使用天然海区捕捞的大黄鱼为亲鱼,严禁近亲繁殖的后代作亲鱼,要求亲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跨区调运亲鱼须经检疫。

池塘施肥:施肥要依据水的透明度来掌握。若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表明水体肥瘦适中。若透明度超过45厘米则表明水体过瘦。若是并塘的鱼池,则应追施无机肥。施用量要视水体透明度而定。若是空池,应在池塘消毒后每亩施腐熟人畜粪150-200公斤作基肥。

黄颡鱼冬季需做好哪些管理要点

黄颡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它也叫黄辣丁,营养价值很高,口感也很鲜美,在市场上需求量较大,不少农民朋友会专门养殖黄颡鱼赚钱,在冬季养这种鱼需做好哪些管理要点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吧。

由冬季黄鱼养殖,水质调控至关重要。引发的思考,自然延伸到黄鱼越冬,水质管理是关键的方向。

冬季黄鱼养殖,水质调控至关重要

养殖池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面积达6亩,水深保持在2.5米。针对越冬密度较大的情况,每亩使用20-30公斤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或每平方米使用1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若水体中浮游动物数量过多,则可用90%晶体敌百虫0.4克/米³全池泼洒。

一般鱼池水深2米,每亩放鱼量可达1000公斤。若加注新水方便且拥有增氧设备,还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以提高水面利用率,节约越冬成本,并有利于鱼类在冬季的生长。

1. 彻底消毒:冬季鱼池消毒需彻底,如池塘无鱼,应进行干池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斤化浆全池泼洒;如池塘有鱼,则需带水消毒,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

2. 保持较深水位:南方地区水深宜在1.5-2米,最低不少于1.5米;北方地区水深宜在2-2.5米,最低不少于2米,低于该水位的应及时加深水位。

4. 养殖技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适宜范围内。在冬季,加强水质调控,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0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