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鳙鱼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

疾病种类细菌性败血症属于病原性疾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鱼类急性传染病,但其主要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故又叫嗜水气单胞菌病。陕西省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中心王西耀夏广济岳继海邮编 714100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中,细菌性败血症和应激性出血病是鱼类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

鳙鱼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
症状 描述
口腔、颌部、鳃盖 充血,眼球突出
鱼体两侧 充血,腹部膨大
灰白色,鳃丝肿胀、末端腐烂
腹腔 淡黄色、红色腹水
肠壁、肠道 充血,肠道充气、无食
肝、脾、肾 肿大

引起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原因是什么? 进入4月以后,气温渐暖,水温回升,这时水产养殖户必须谨防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这类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此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急性传染病。根据研究表明,这类疾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

引发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嗜水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养殖的恶化导致养殖水体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是细菌性败血症高发的因素之一。大水面花白鲢出于用药成本的考虑,鲢鳙鱼轻度发病,可以使用有效氯含量为30%的漂白粉,兑水泼洒,连用2次。

③综合治疗:第1天杀灭鱼体表寄生虫,第2~6天连续投喂杀菌药饵,第3~5天,每立方水体用含氯制剂0.3~0.5克全池遍洒,第10天左右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30~40克全池遍洒一次。

一直以来,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多被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包括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减毒疫苗已经投入使用多年。淡水鱼类败血症,是到目前为止我国...

主要由鲁克氏耶尔森氏菌、气单胞菌及河弧菌等三类细菌引起。

案例分析:鳙鱼败血症的挑战与对策

在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中,鳙鱼以其肉质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近年来,鳙鱼养殖业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细菌性败血症的爆发。这一病症不仅对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影响,更对整个渔业产业链构成威胁。

病原体与病症

细菌性败血症,顾名思义,是由细菌引起的鱼类急性传染病。其中,嗜水气单胞菌是引发鳙鱼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当鳙鱼感染此菌后,其症状表现为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更为严重的是,病鱼剥去鱼皮后,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鳃丝肿胀、末端腐烂,剖开腹腔,可见淡黄色、红色腹水,肠壁充血,肠道充气、无食,肝、脾、肾肿大。

鳙鱼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
病因分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鳙鱼败血症的爆发呢?专家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气候因素:进入4月以后,气温渐暖,水温回升,为嗜水气单胞菌的繁殖提供了适宜条件。

养殖管理不善:如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恶化、饲料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鳙鱼抵抗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

养殖环境恶化:养殖水体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也是细菌性败血症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对策略

加强养殖管理: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持良好水质,科学投喂饲料,提高鳙鱼的抵抗力。

定期消毒:使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剂,对养殖水体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

预防接种:接种嗜水气单胞菌的减毒疫苗,提高鳙鱼对细菌性败血症的抵抗力。

以某养殖场为例,该场在2019年春季爆发了细菌性败血症。通过采取上述应对策略,养殖户成功控制了病情,减少了损失。

未来展望

因为科技的发展和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在应对鳙鱼败血症等方面会有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也是减少疾病爆发、保障渔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