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池塘养殖鳙鱼鱼种需掌握放养技术,确保鱼种成活率

序号 内容
1 鱼种来源:鱼种一般来自鱼种池专池培育的鱼种和在成鱼池套养的鱼种,外来鱼种必须产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
2 鱼种质量要求: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经过锻炼。
3 鱼种规格:为了保证鳜鱼的养殖成活率,要求放养规格必须在3厘米以上,一般每亩放养3-4厘米鳜鱼种大约1000-1500尾。
4 水质控制:鳜鱼专养池因为放养密度高,所以需要严格控制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5 鱼种下池前的处理:鱼种下池前用2~3%的食盐水对鱼体消毒2~5分钟,在鱼池的上风口把鱼种放入池中,不可堆集,放鱼种动作要轻、快。下池时,运鱼种的容器内水温和鱼池水温不可超过3℃。不同规格的鱼种应分批放入不同的成鱼池中饲养。
6 鱼种产地检疫:鱼种要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如发现有疫病,应在原池治疗,待鱼种康复后才能出池,防止鱼病传播。保证鱼种健康。
7 清池后试水:清池后不久就放养鱼种的鱼池,要先用少量鱼种放入成鱼池内试水,经半天或1天,若鱼生活正常,表明池水的清塘药物毒性已消失,才可决定将全部鱼种投放于成鱼池中。
8 放养鱼种的质量要求:选择优质纯正的品种,鱼体肥满结实,色泽鲜明,游动活泼,体表光滑,鳞片完整,无伤、无虫、无病,尽量增加大规格鱼种的放养比例。
9 水体培肥:池塘消毒5d后,将水注入,水深达1.3~2.0m,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发酵过的猪粪、牛粪、鸡粪肥,每亩施400~600kg,培育浮游生物促其加快生长,为日后放入池内鱼种...
10 饲养管理:在池塘中培育浮游动物外,主要用颗粒饲料,经破碎分筛成粒径为0.3mm~0.8mm的微颗粒饲料。主要原料为秘鲁鱼粉、黄豆等。
池塘养殖鳙鱼鱼种需掌握放养技术,确保鱼种成活率

经过对池塘养殖鳙鱼鱼种需掌握放养技术,确保鱼种成活率。的描述,不妨看看池塘养鳙鱼关键:技术提升,成活率保障的情况。

鱼种来源至关重要,一般由专业鱼种池培育或在成鱼池套养而成,外来鱼种务必源自无污染养殖基地。清池后,适时放养鱼种是关键环节。

为保证鳙鱼成活率,放养规格需在3厘米以上,每亩放养3-4厘米的鳜鱼种约1000-1500尾。水质控制对鳜鱼养殖至关重要,鳜鱼专养池因放养密度高,需特别关注。

池塘养殖鳙鱼鱼种需掌握放养技术,确保鱼种成活率

标粗池中的鱼苗从育苗场拉回时,需注意水温变化,尽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池塘养殖鳙鱼已出现寄生虫病,需引起重视。

鱼种质量要求严格,需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经过锻炼。优质鱼种肌肉肥满,体型正常,鳞片完整,体表光滑,体色鲜泽,游动活泼,活力强。

鱼种下池前,需用2-3%的食盐水消毒2-5分钟,轻、快地放入鱼池。不同规格的鱼种应分批放入不同的成鱼池中饲养。

鱼种要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如发现疫病,应在原池治疗,待康复后才能出池。清池后不久放养鱼种的鱼池,需先试水,确认无毒性后再决定全部投放。

池塘消毒后,注入水,施足基肥,培育浮游生物,为日后放入鱼种做准备。饲料与投喂方面,主要用颗粒饲料,主要原料为秘鲁鱼粉、黄豆。

本案例详细介绍了池塘养鳙鱼的关键技术,包括鱼种来源、放养规格、水质控制、鱼种质量要求、消毒、试水、放养、产地检疫、清池、放养比例、基肥、饲料与投喂等方面。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鳙鱼的养殖成活率,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0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