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13号芝麻亩产131.4公斤
站在示范田中放眼望去,即将成熟的芝麻一片翠绿,长势喜人。专家组按照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制定的测产方法,对示范区内黄楼镇建立的十亩高产田、百亩示范方,及在龙口、弥陀寺等乡镇建立的千亩示范区进行随机抽样,实收面积479亩。取样称量,10亩高产田平均亩产178.7公斤,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153.2公斤,千亩示范区平均亩产131.4公斤,与当地一般生产田相比增产显着。
示范田类型 | 平均亩产 |
---|---|
十亩高产田 | 178.7 |
百亩示范方 | 153.2 |
千亩示范区 | 131.4 |
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153.2公斤,千亩示范区平均亩产131.4公斤,与当地一般生产田相比增产显着。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片芝麻是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选育推广的‘郑芝13号’芝麻新品种,即将进入成熟收获期,几乎没出现病虫害,从叶片情况看,全部实现了活熟,预计收获时千粒重将在3克以上。”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郑永战研究员向观摩人员介绍。
郑芝13号芝麻新品种特点“郑芝13号”是以9202作母本、8808早作父本杂交,连续7代定向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委员会鉴定。该品种2005——2007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粗脂肪含量56.96%,粗蛋白质含量20.92%;高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且耐渍、抗倒伏能力强。
种植技术及环境因素
改进传统的撒播方式,采用麦后直播,提高芝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
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喷洒农药,确保植株健康。
适时收获,确保芝麻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此外,环境因素也对郑芝13号的高产起到重要作用。例如,适宜的气候条件、充足的光照、适宜的土壤等都能为芝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示范推广及效益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拥有‘郑芝13号’芝麻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辐射带动了我省芝麻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我省芝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新蔡县在我省芝麻生产中占居重要位置,也是我省白芝麻生产基地县,近两年全县芝麻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年总产量约1.2万吨。采访中,新蔡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永海告诉记者:“今年通过与省农科院的‘院县合作’,对芝麻新品种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我县的芝麻产量预计比往年增收30%左右白芝麻的经济效益由原来的每亩地800元增值到1200多元。”
刚才提到郑芝13号芝麻亩产131.4公斤,探讨其高产背后的种植技术及环境因素。,下面来说说郑芝13号高产秘诀解析。
一、示范田里的丰收景象“郑芝13号”原名为郑芝04C85,由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采用有性杂交和混合系谱法选育,同时结合多元病圃筛选和多点联合鉴定。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其在生育前期苗全苗齐,现蕾前苗高30cm以下,中期根深叶茂,后期茎叶落色缓慢平稳,有效花期保持在45天以上。
郑芝13号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耐渍、抗倒伏能力强,粗脂肪含量高达56.96%,粗蛋白质含量为20.92%。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流域种植,具有极好的推广潜力。
三、栽培技术与推广应用 四、未来展望与挑战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郑芝13号作为优质、高产、稳产的新品种,将在芝麻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是,要实现芝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需面对诸多挑战,如病虫害防治、优质种子的供应、农民的科技素质提升等。
郑芝13号的推广应用,不仅为芝麻种植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我国芝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上内容共约 ,每段案例不少于300字,使用了HTML标签进行排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