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产量下降,高粱、大麦进口量减少
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自2024年2月起,我国玉米进口形势发生重大转变,进口量由先前的高位震荡转为持续下滑。这一变化,预示着我国农业发展迈向新篇章。
年份 | 玉米进口量 | 变化率 |
---|---|---|
2023年 | 1500 | 5% |
2024年 | 1000 | -33% |
中长期来看,《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的实施,将推动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加快推广,国内玉米产量有望持续提升。在消费保持总体稳定的情况下,我国玉米自给自足将逐步实现。
因为国内玉米产量的提升,进口玉米与国内玉米价格出现倒挂,进口玉米优势大降,导致玉米进口量下降。尽管巴西玉米进入中国市场尚需时日,但巴西作为玉米出口大国,仍对我国玉米市场构成一定威胁。
9月份粮食进口量继续同比大幅减少,稻米维持较大增幅,大豆和高粱同比回升,大麦大减超七成,玉米减超五成,小麦减超四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月报显示,玉米进口量减少,国内玉米价格稳定。
2018年,我国稻谷和小麦价格在国家政策压力下滑,分别下降1.05%和5.07%;大豆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在粮食收购和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下,我国粮食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玉米进口量大幅下降的同时,高粱和大麦的进口也大幅减少。2016年粮食总产量止步于十二连增,达到61624万吨。
2015/16年度累计进口大麦586.92万吨,同比下降40.47%,其中饲用大麦进口量约287万吨,同比下降59%。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9月我国进口玉米1.9万吨,环比下降0.75万吨,同比下降15万吨,其中进口缅甸玉米0.6万吨,老挝玉米0.8万吨,美国玉米0.5万吨。
我国玉米单位面积依旧处于上升趋势。作为玉米进口大国,我国玉米进口量整体在300万吨左右,但近年来,因为我国玉米种植能力的提升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我国玉米自给率逐渐提高。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9年,我国高粱产量逐年递增,因此进口量和金额呈现下降趋势;2019到2021年我国高粱产量呈现下降态势,因此高粱进口量和进口金额也相应下降。
今年7月份中国的玉米及玉米副产品进口量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因为饲料加工商使用低廉的进口供应来取代高价的国产玉米。
中国粮食智囊机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报告,将2015/16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预测值下调至2.29亿吨,较早先预测值调低300万吨,原因在于东北部分产区遭受干旱影响。
不过调低后的玉米产量仍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较上年产量增长6.2%。玉米丰产意味着中央政府在削减庞大玉米库存以及限制进口将面临更多的压力。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称,国内玉米供应充足,加上库存庞大,国内价格下跌,将会制约进口。该中心预计2015/16年度中国的高粱和大麦进口量将会减少。近期中国政府推出新的许可证政策,旨在控制日益激增的玉米替代品进口。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高粱的信息想要了解,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高粱道详细了解。
玉米产量提升,进口量下降在我国,高粱产业链上游是种植,中游是加工,下游是流通消费。高粱加工用途广泛,其中酿造和饲料加工是主要用途。据农村创业网站高粱道了解,我国高粱加工用量占比高达85%以上,其中酿造白酒占80%,酿造食醋占20%,饲料加工占80%。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 进口下滑与国内需求增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