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青鱼减产已成定局,原因不明
甘露青鱼,作为无锡市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其减产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甘露青鱼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只是,近年来甘露青鱼产量逐年下降,减产已成定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本文将深入剖析。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甘露青鱼产量逐年下降。以2019年为例,甘露青鱼产量为220万斤,较2018年下降了10%。这一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养殖户的高度关注。
减产原因分析1. 水温过高:水是鱼的生存场所,而鱼基本不耐高温。当水温上升时,青鱼会逐渐不适应,时间一长,自然会影响其生长。
2. 养殖技术有待提高:虽然甘露青鱼养殖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饲料投放、水质管理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青鱼的生长。
3. 市场需求变化: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甘露青鱼作为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其他优质水产品的竞争。
应对策略2. 优化养殖环境:通过改善水质、调整水温等措施,为青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宣传,提高甘露青鱼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宽销售渠道。
甘露青鱼减产已成为定局,原因不明,亟待调查。只有深入了解减产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甘露青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年份 | 甘露青鱼产量 | 同比增长率 |
---|---|---|
2018 | 240 | - |
2019 | 220 | -10% |
2020 | 230 | 5% |
三农视频:甘露青鱼的丰收背后,渔民遭遇困境
在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甘露青鱼的丰收景象似乎掩盖了渔民们的苦涩。尽管今年的甘露青鱼迎来了丰收,但渔民们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损失。
这一热闹场景不仅展现了鹅湖镇渔业的蓬勃发展,也彰显出甘露青鱼作为地方特色品牌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影响力。作为无锡市最早获评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甘露青鱼荣获多项荣誉,如中国地理标志名优产品奖、江苏省著名商标等,在市场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捕捞启动,产量略有增长1月5日,位于鹅湖镇松芝村的无锡现代渔业产业园鱼塘内,工作人员顶着寒风拉网捕鱼。在无锡地区素负盛名的甘露青鱼已启动捕捞,目前的捕捞量为每天1.5万公斤。据悉,今年甘露青鱼总产量将达到139万公斤左右,比往年略有增长。
只是,近两年,甘露青鱼的产量却正一步步走向危机。鹅湖镇水产协会会长顾海涛表示,今年甘露青鱼的产量要减少10%-15%,每条鱼的平均重量只有10斤左右。总产量也将从去年的240万斤下降到今年的220万斤。
鱼塘养殖,面临挑战甘露群联村的养殖专业户陈进元有40多亩鱼塘,最近正为青鱼的“胃口”发愁。每年的八到十月是青鱼长个头的关键时期,但今年是“凉夏”,夏季里天气不热、雨水不断,青鱼的食量大大减小。尤其是八九两个月,特别不肯进食,就连最爱吃的螺蛳都吃得少。
养殖成本高,收益难保障尽管今年螺蛳200斤的价格涨到了37元,比去年贵了4元,但养殖户们还是不计成本,赶快给鱼儿们“进补”。只是,螺蛳吃得多,青鱼的肉质肯定差不了,但养殖成本这么高,想赚大钱是不太可能了。
寻找解决方案,共渡难关面对甘露青鱼减产的困境,当地政府和渔民们正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通过优化养殖技术、调整养殖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式,共同应对这场挑战,以期在未来的日子里,甘露青鱼能够重现辉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