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江西庐山西海银鱼产量锐减,原因不明

武宁县渔业局局长吴旭华表示,今年的庐山西海银鱼产量锐减,意味着几乎接近绝收。据了解,庐山西海银鱼大量减少的原因是因为凶猛鱼类种群数量增加,这些鱼以银鱼为饵料。目前,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亟待调查。

江西庐山西海银鱼产量锐减,原因不明
年份 庐山西海银鱼产量
2009年 260多吨
2023年 锐减

庐山西海,又称柘林水库,位于江西省武宁县、永修县两地,全境水域面积46万亩。这里生态环境优越,水面宽广,水质优良,浅滩水草丰茂,是银鱼的天然繁殖基地。

庐山西海银鱼源自太湖,个体肥厚、匀称,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水中人参”。只是,如今庐山西海银鱼产量锐减,原因不明,亟待调查。

据了解,庐山西海银鱼在1997年引入,当时投放了5000万粒银鱼受精卵。2002年开始收获,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上旬的银鱼捕捞季成为渔民们的节日。只是,近年来,庐山西海银鱼产量逐年下降,已引起广泛关注。

据永修县渔业局有关人士透露,根据合作方江苏常州长江水产有限公司在浙江千岛湖的养殖经验,银鱼种群进入10年之后,会进入衰退期。从1997年至今,庐山西海的银鱼早已过了10年之期。

业内人士分析,庐山西海今年银鱼生产的惨淡情景,会影响银鱼的价格,但涨幅不会太大,因为银鱼不是主要消费鱼类,只是餐桌调剂品,刚性需求不大;同时,周边许多省市也都有大规模的银鱼养殖,市场能够合理调配资源。

为了拯救庐山西海银鱼,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找出产量锐减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同时,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确保庐山西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庐山西海银鱼产量锐减,探寻原因与对策 银鱼资源衰退,历史与现状交织
江西庐山西海银鱼产量锐减,原因不明
生态平衡遭破坏,探究生态渔业发展之路

庐山西海生态环境优越,曾是银鱼的天然繁殖基地。只是,银鱼资源的减少,暴露出生态平衡被破坏的问题。如何平衡渔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成为庐山西海渔业发展的关键。

渔业管理部门积极应对,寻求解决方案

面对银鱼产量下降的问题,渔业管理部门积极应对,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另一方面,探索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如推广水产养殖、增殖放流等,以期恢复银鱼资源。

渔民转型,拓展收入来源

银鱼产量下降,对渔民收入造成一定影响。渔民开始寻求转型,拓展收入来源。部分渔民转向水产养殖,养殖其他鱼类如鳜鱼、鲈鱼等,以期弥补银鱼收入减少的损失。

在生态渔业理念的指导下,庐山西海银鱼有望实现复苏。通过科学管理、合理捕捞,以及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庐山西海银鱼资源有望得到恢复,为当地渔民带来更多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