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养殖克雷伯氏菌病,一种由克雷伯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水貂克雷伯氏菌病,一种由克雷伯氏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给水貂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病源、症状、预防及治疗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这一难题。
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科,菌体短粗,呈卵圆形,有菌毛,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主要分为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和臭鼻克雷伯氏杆菌两种。这两种菌在水中、土壤中及动物呼吸道和肠道中广泛存在。
二、临床症状病貂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被毛逆乱、体温升高。喉部出现蜂窝织炎,颈部、肩部出现小脓疱,破溃后流出粘稠浓汁。后期步态不稳,后肢麻痹,2-3天死亡,也有突然发病,呼吸困难,很快死亡。
2003年7月,河南某水貂养殖场发生克雷伯氏菌病,饲养水貂520只,发病36只,死亡15只,发病率6.92%,死亡率41.6%。其中死亡仔貂9只,占总死亡数的60%。
四、预防措施措施 | 具体操作 |
---|---|
加强饲养管理 | 注意防暑、降温,保持环境卫生,加强消毒管理。 |
饲料把关 | 保证饲料质量,使用鸡肠等下脚料必须全部煮熟。 |
隔离病貂 | 体表有脓肿应切开排出脓汁,用3%双氧水冲洗创腔后在伤口上撒消炎药。 |
增强抵抗力 | 全群饲料添加恩诺沙星10毫克/千克体重,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 |
1. 针对肺炎克雷伯氏杆菌:使用绿脓杆菌、巴氏杆菌、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病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可用肺热清一袋,可供水貂400-600克。
2. 针对臭鼻克雷伯氏杆菌:使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水貂克雷伯氏菌病的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饲料把关、隔离病貂、增强抵抗力等。只有全面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降低克雷伯氏菌病的发病率,保障水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水貂养殖户面临的一大难题——克雷伯氏菌病的防控,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其防控策略与未来挑战。
案例分析:河南某水貂养殖场感染克雷伯氏菌病针对克雷伯氏菌病的防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质量,使用鸡肠等下脚料必须全部煮熟;隔离病貂,体表有脓肿应切开排出脓汁,用3%双氧水冲洗创腔后在伤口上撒消炎药。 2. 环境消毒:彻底清理粪便,用含碘类消毒剂带畜消毒,每天一次。 3. 饲料添加:全群饲料添加恩诺沙星10毫克/千克体重,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增强抵抗力。
未来挑战因为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克雷伯氏菌病的防控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病原菌的变异可能导致现有疫苗和药物的效果降低;另一方面,养殖户对克雷伯氏菌病的认识不足,防控措施不到位。因此,未来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新型疫苗和药物; 2. 加强养殖户培训,提高其对克雷伯氏菌病的认识; 3. 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实现克雷伯氏菌病的有效防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