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围巾标称水貂毛实为貉子毛,涉嫌虚假宣传
标的是水貂毛,实际上用的却是貉子毛。近日,南京一消费者将某商场告到法院,认为其卖给自己的围巾虚假标识,构成欺诈。商场解释,围巾是进口的,成分不同是因为翻译的时候搞错了。只是这个理由,法院并没有采纳。
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应予以处罚。
前不久,这起案件在玄武法院开庭审理。法庭上,商场表示,他们从正规厂商进货,来源合法,不属于假冒伪劣。至于围巾标识的问题,商场称,围巾是进口的,在销售之前,他们委托了第三方翻译相关信息,是翻译错误导致标识存在瑕疵。商场称,发现问题后,他们已经更改了同款围巾合格证上的成分,而且售价没有变化。因此商场认为自己没有过错,愿意给张先生退货,但不能3倍赔偿。
去年12月,张先生在南京一家商场买了条围巾,价格高达8900元。围巾的合格证上标明了成分:“主体100%羊毛;毛皮部分:水貂毛皮。”因为价格很高,张先生怕买到假货,就把围巾送到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验。去年12月底,该中心出具了《检验报告》,检验结论称毛皮材质为貉子毛皮。明明是貉子毛,标签上却写成水貂毛,这不是坑人吗?张先生随后将商场告到法院,要求对方退还8900元货款,以围巾价格的3倍进行赔偿,并支付3000元质检费。
玄武法院审理认为,张先生付款买了围巾后,双方就形成了买卖合同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有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另外,销售者有审查产品标识的义务。法院据此认为,商场作为经营者,应按照法律法规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确保所售商品的标识内容真实。而商场并没有做到这些,应当认定为欺诈。至于商场辩解的翻译错误,法院没有采纳。近日,玄武法院判决,张先生把围巾退还商场,而商场则要退还张先生8900元货款,并赔偿他2.67万元,并支付质检费3000元。
围巾的合格证上标明了成分:“主体100%羊毛;毛皮部分:水貂毛皮”。标的是水貂毛,实际上用的却是貉子毛。
先了解了进口围巾标称水貂毛实为貉子毛,涉嫌虚假宣传。,接着深入貉子冒充水貂,消费者需警惕!。
在时尚圈,消费者总是对高端皮草品牌情有独钟。只是,近日在南京发生的一起案例却让人震惊,一款标称为水貂毛的围巾,实际上却是貉子毛制成。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市场上存在的欺诈行为,也提醒了消费者在购买皮草产品时需提高警惕。
这起案件反映出市场上存在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高端皮草品牌的信任,通过虚假宣传、标识误导等手段获取利益的现象。消费者在购买皮草产品时,应提高警惕,仔细核对产品标识,必要时可要求商家提供相关检验报告,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未来展望:行业自律与监管并重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业内人士呼吁,皮草行业应加强自律,提高产品质量,规范标识使用。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虚假宣传、标识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