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危害猕猴桃产业的细菌性病害

猕猴桃溃疡病,一种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对猕猴桃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将深入探讨其症状、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危害猕猴桃产业的细菌性病害
猕猴桃溃疡病的危害

猕猴桃溃疡病主要危害猕猴桃树的枝干、叶片、花蕾等部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我国猕猴桃产区,该病已逐步加重,成为危害我国猕猴桃行业健康发展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发病规律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腐生性强、耐低温的细菌,主要在树体病枝上越冬,或随病枝病叶等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翌年早春三月开始发病,四月下旬出现发病高峰期。发病部位多从衰弱的枝杆皮孔、芽基、落叶痕、枝条分杈处开始,如遇风雨,不断重复侵染。

症状识别

该病害一般发生在春季伤流期、开花期和秋季。主要危害植株主杆、枝蔓、叶片及花蕾等部位。新生嫩叶抗性差,较易侵入。初染叶片上出现退绿小点,水渍状,后发展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的褐色病斑,边沿有明显的黄色晕圈。新梢染病,发黑枯死;花蕾受害,不能张开;主杆和枝条受害,皮层组织呈水渍状,变软,梢隆起。当病斑扩大后,病斑开裂,皮层和木质部分离,病斑周围变暗褐色或黑色。大部分树体染病后,春季伤流期,皮层渗溢出铁锈红色的胶状病菌,随分流液 ,直漫延至木质部变褐腐烂,导致枝条萎蔫、枯死或整株枯死。

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多施农家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树体对多种元素的吸收利用,限制挂果量,入冬早浇防冻水,增强树体抗寒适应能力。

2. 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4.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如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等。

案例分享
地区 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
陕西省 采用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四川省 加强农业防治,清除病源,减少病原菌传播 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危害猕猴桃产业的细菌性病害
猕猴桃溃疡病,学名 kiwifruit canker,是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引发的细菌性病害,主要侵袭猕猴桃树的枝干、叶片和花蕾,传染性极强。这种病害在我国猕猴桃产区广泛存在,对产业构成严重威胁。陕西省地方标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自2018年实施,旨在规范该病的防治工作。 溃疡病具有腐生性强、耐低温的特性,常在树体病枝上越冬,或随病枝病叶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翌年早春三月,病害开始发病,四月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病害主要通过风雨、嫁接等活动进行近距离传播,且可通过苗木、接穗的运输实现远距离传播。 为增强树体抗病能力,可通过多施农家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树体对多种元素的吸收利用、限制挂果量、入冬早浇防冻水等措施来提升树体抗寒适应能力。此外,加强农事操作管理,减少人为碰伤,也是预防病害传播的重要手段。 以陕西猕猴桃产区为例,当地政府及农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抗病品种、加强植保技术培训、实施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等。某果园在2019年采用溃腐灵原液涂抹伤流处,有效修复受损伤口,杀灭潜藏在内部的寄生菌。同时,对挂果多、树势衰弱的果树进行针对性防治,显著降低了溃疡病的发病率。

五、未来展望与挑战

面对猕猴桃溃疡病的挑战,未来需要加强科研攻关,培育更具抗病性的新品种,同时,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和植保理念,提高猕猴桃产业的整体抗病能力。通过这些努力,有望让猕猴桃产业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