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危害猕猴桃产业的细菌性病害
作者:植韵农香•更新时间:5小时前•阅读3
猕猴桃溃疡病,一种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对猕猴桃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将深入探讨其症状、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猕猴桃溃疡病主要危害猕猴桃树的枝干、叶片、花蕾等部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我国猕猴桃产区,该病已逐步加重,成为危害我国猕猴桃行业健康发展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发病规律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腐生性强、耐低温的细菌,主要在树体病枝上越冬,或随病枝病叶等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翌年早春三月开始发病,四月下旬出现发病高峰期。发病部位多从衰弱的枝杆皮孔、芽基、落叶痕、枝条分杈处开始,如遇风雨,不断重复侵染。
症状识别该病害一般发生在春季伤流期、开花期和秋季。主要危害植株主杆、枝蔓、叶片及花蕾等部位。新生嫩叶抗性差,较易侵入。初染叶片上出现退绿小点,水渍状,后发展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的褐色病斑,边沿有明显的黄色晕圈。新梢染病,发黑枯死;花蕾受害,不能张开;主杆和枝条受害,皮层组织呈水渍状,变软,梢隆起。当病斑扩大后,病斑开裂,皮层和木质部分离,病斑周围变暗褐色或黑色。大部分树体染病后,春季伤流期,皮层渗溢出铁锈红色的胶状病菌,随分流液 ,直漫延至木质部变褐腐烂,导致枝条萎蔫、枯死或整株枯死。
防治措施1. 农业防治:多施农家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树体对多种元素的吸收利用,限制挂果量,入冬早浇防冻水,增强树体抗寒适应能力。
2. 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4.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如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等。
案例分享地区 | 防治措施 | 防治效果 |
---|---|---|
陕西省 | 采用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 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
四川省 | 加强农业防治,清除病源,减少病原菌传播 | 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 |
五、未来展望与挑战
面对猕猴桃溃疡病的挑战,未来需要加强科研攻关,培育更具抗病性的新品种,同时,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和植保理念,提高猕猴桃产业的整体抗病能力。通过这些努力,有望让猕猴桃产业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