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猝倒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空心菜猝倒病在幼苗出土前染病,会出现烂种、烂芽的情况。幼苗出土后,茎基部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绕茎 变褐色,缢缩成线状倒折。床面湿度高时,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霉层。
空心菜猝倒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多发生于种子发芽至幼苗期。生长适宜温度15~16℃,适宜发病地温10℃,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
三、传播途径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从根部、茎基部侵染幼苗发病。病菌随灌溉水、雨水、带菌的堆肥或农具等传播蔓延。
四、防治措施 1.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5℃温水浸泡10~15分钟,经催芽后播种;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1混合,加水稀释1500倍液浸种;或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0.4%。
2. 备好苗床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设苗床。如采用营养钵育苗,可明显减轻猝倒病危害。营养土不用带菌的旧床土、菜园土,选用蛭石、草炭或无病菌新土,施足腐熟基肥。
如苗床建在重茬地或使用旧苗床时,须用药剂处理床土。可每平方米空心菜苗床施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7克或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对细土15公斤拌匀后做成的药土。施药前,先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药土铺底,另2/3药土盖种,覆土后酌量洒水,保持土面湿润,避免发生药害。
播前苗床浇足底水,一般在分苗之前不需浇水。苗期浇水时,一定选晴天喷洒或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播种后或刚分苗的苗床气温应控制在20℃~30℃,地温保持在16℃以上。在保温的同时,要及时通风换气,阴天也要适时适量通风排湿,严防幼苗徒长染病。
一旦苗床发病,应及时拔除病苗,并尽快提高地温,撒干土或草木灰,降低土壤湿度。并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350~4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应注意喷洒幼苗嫩茎和发病中心附近病土。严重病区,可用上述药剂对水50~60倍,拌适量细土或细沙在苗床内均匀撒施。
空心菜猝倒病是常见病害,了解症状、原因、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有助于农户们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损失,保障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 | 作用 |
---|---|
种子处理 | 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 |
苗床消毒 | 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数量 |
药剂防治 | 控制病害蔓延 |
空心菜,作为一道常见的蔬菜,深受人们喜爱。只是,种植过程中,空心菜猝倒病却给农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空心菜猝倒病的防治策略。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防治空心菜猝倒病,保障空心菜的产量和品质。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和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