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托里镇芝麻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当地经济支柱

在精河县托里镇,李自健和他的芝麻产业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发家致富,同时还吸引了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成员来观摩和考察,当地人都说李自健的种植产业就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托里镇芝麻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当地经济支柱
日期 事件 参与人员
8月12日 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成员观摩 30多位专家组成员
8月25日至26日 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开展芝麻新品种与高效生产技术研讨 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河南农业大学等专家

通过现场观摩,专家组对李自健的芝麻种植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测产,芝麻高产田亩产176.9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15元计价,亩产值2654元,扣除每亩1190元的成本,每亩地的纯收入就有1464元。另外,超高产田亩产268.8公斤,每亩纯收入能达到2842元。

今年,托里镇依托农民种植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了600亩郑芝13号品种的芝麻,合作社在种植过程中采取统一供种、机械播种的模式,在管理中应用膜下滴灌、随水施肥、化学除草、合理化控等关键栽培技术,栽培管理措施到位,达到了高产示范效果。

李自健是托里镇芝麻产业合作社社长,他从2006年开始种植芝麻,说起种植的初衷,李自健坦言:“刚开始种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担心种不好,但是什么事情都是摸索出来的,我种了几年后一看效益不错,村里还有其他人也想跟着我一起种,我们就成立了芝麻产业合作社。”

李自建所说的合作社是2009年成立的,目前成员有十几人,芝麻种植面积达到了4500亩。

张海洋对新疆种植芝麻产业尤其感兴趣,他说:“我们从2011年把芝麻引入新疆进行大面积的试种,我们发现,在新疆特别适合芝麻生产,由于芝麻耐旱,新疆雨水少、光热条件充足,所以这里的芝麻产量高、品种优良,每亩地的纯收入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

未来,南方地区将成为中国金色芝麻产业的重要产区之一,并与北方地区形成互补发展的格局。未来五年,中国金色芝麻产业将继续朝着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智能化种植、自动化加工技术将逐渐普及,推动行业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芝麻的信息想要了解,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芝麻频道详细了解。

针对托里镇芝麻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当地经济支柱。的观点告一段落,再延伸至托里镇芝麻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引擎。

托里镇芝麻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当地经济支柱

8月12日,30多位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成员来到精河县芝麻种植基地,对芝麻高产高效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现场观摩和效益评估。李自健的芝麻种植基地成为观摩地之一,专家们对芝麻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对于专家的认可,李自健表示:“我们都是摸索着来种植,经常上网学习别人的经验,这次专家来给了我们很多技术性的指导,我们更有信心把芝麻种得更好,让村民们都受益。”

“芝麻种植机械化收获难题,已经成为我省芝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围绕芝麻产业发展的需求,如何减少劳动投入,将是芝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对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在项城市、平舆县开展芝麻新品种与高效轻简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助力芝麻丰收。

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芝麻生产国,芝麻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之一。芝麻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作物,具有丰富的食用、医疗、工业用途等优点,被誉为“种子中的皇后”。芝麻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贯穿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芝麻产业也是农业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利用技术手段来提高产量和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平舆县发挥职能优势,助推白芝麻产业发展。平舆县位居中原腹地,平舆白芝麻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全县白芝麻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总产年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平舆白芝麻以个大籽饱皮薄而闻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