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侗族传统农业智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晃侗藏红米传承人姚茂洪从北京捧回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匾牌。6月12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农业部公布了全国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位列其中,成为此次湖南唯一成功入选项目。
新晃侗族自治县副县长韩景华说:“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入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为新晃原始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和生态休闲农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的历史与价值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新晃原始稻作文化的“活化石”。侗藏红米历来是维系侗家人崇尚自然的精神支柱,与巫傩文化、祭祀文化、生育文化、歌舞文化、节庆文化等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晃侗藏红米稻是非常珍贵的稀有稻种,是难得的物种资源,凭着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在新晃侗乡得以保存下来有着重要意义。种植系统中,侗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山上封山育林,山下引水灌溉,林稻相间,相辅相成。稻田实行水旱轮作,既丰富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又改善了土壤的营养成分。水稻种植期间与养鱼养鸭有机结合,无形中建立了一套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
同时,侗藏红米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经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鉴定,其蛋白质、脂肪、硒、锌、铁、钙、镁等微量元素均比泰国香米高出一个档次。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
湖南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即为侗族、苗族民众以种植侗藏红米为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近5年,为促进新晃侗藏红米产业发展,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核心保护区、推广良种、加强技术培训等。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量 | 产值 |
---|---|---|---|
2016 | 1000亩 | 500吨 | 1000万元 |
2017 | 1500亩 | 750吨 | 1500万元 |
2018 | 2000亩 | 1000吨 | 2000万元 |
2019 | 2500亩 | 1250吨 | 2500万元 |
2020 | 3000亩 | 1500吨 | 3000万元 |
当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侗族传统农业智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被彻底剖析后,轮到侗藏红米: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案例登场了。
新晃侗族自治县,这个曾经被誉为夜郎国的地方,孕育了侗藏红米长达8000年的历史。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侗族人民的农耕智慧,共同铸就了侗藏红米的传奇。它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更是侗族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象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