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辞职回乡养火鸡,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大学生创业的创新气质在这里毕显:火鸡粪是牧草肥料和鱼塘饲料,或沼气发电给火鸡苗加温,循环利用;火鸡羽毛原本毫无价值,廖正军的艺术专长用上...
盐城有个“火鸡王”!廖正军声名鹊起。合作者越来越多,女友也辞职嫁给他一起创业。贷款100万元流转1000亩地,养殖场升级为生态农庄,并向深加工延伸。
放着一月八九千工资不拿,回来养鸡,你大学白读了!父亲气得抡起斧头在桌上砸了个洞;母亲跪下求他回城上班……江苏省盐城市军曼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正军,忘不掉刚回乡创业这一幕。去年,这位 85后 带领的合作…
火鸡养殖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养殖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养殖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早在他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就在苏州吴中租地养殖火鸡. 那段时间,我俩尝遍了四处开口问人借钱的辛酸,比借不到钱更难堪的是村里人的白眼和嘲讽:“这两个人读书读迂了,大学生养鸡,是高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肯定是在外面混不下去,找个名目回来了!”“他们懂什么呀,只会....他叫廖正军,她叫鲁曼,毕业后,他们放弃白领生活,来到家乡开始创业,想让更多一辈子守着田地的乡亲富起来,如今他...
去年,这位 85后 带领的合作社销售火鸡46万只,占全国销量1/3,销售额逾5000万元,带动1700余户村民致富。廖正军2008年从扬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在上海工作,年薪过十万。搞艺术的怎么养起火鸡了呢?大三暑假,…
攒着挣下的4000元钱,当年底他便回乡创业。租几间房,买回300只火鸡苗。可养着养着发现,公火鸡母火鸡竟一般大,光吃不长。多方请教才闹清,国内火鸡苗都近亲繁殖,想养好得从国外买种蛋,而价格贵20倍。好多次兜里连10块钱都掏不出的廖正军一咬牙,把第一批火鸡低价卖了两万元,买回100只外国种蛋。
“一个福建大客户打来电话,我想几千只他不会感兴趣,就说一年三五万只不成问题。他说好,有这个量立马签合同。”廖正军坦言,是互联网帮了他,从网上他掌握了很多外省养殖户的信息。同时,在县、乡政府支持下,成立养殖合作社,请专家培训,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软件在线讲解……线上组织货源,线下做大合作社,最终顺利完成了这个大单。
这一步踏准了。别看种蛋少,繁殖力强,一年存栏就达2000多只,个头也长到20多斤。他又七拼八凑1万元上网推销。村里人看呆了,全国各地的客户竟会跑到他们这个乡旮旯来看货。机会随之降临。
大三暑假,廖正军曾见家里养火鸡,而后在上海超市他发现,火鸡售价不菲,一了解批发价,一对比家乡养殖成本,他动心了。
大学生辞职回乡养火鸡,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已经梳理完,现在进入火鸡养殖助力乡村振兴新实践。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火鸡粪的生态转型
火鸡羽毛在传统观念中价值不高,但廖正军却用它开出了新的财富之门。他的艺术专长,将火鸡羽毛变成了羽毛画、羽毛绣,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还为村民带来了新的致富途径。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互联网助力火鸡养殖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廖正军的火鸡养殖合作社实现了线上组织货源,线下做大合作社的模式。他通过网络,掌握了外省养殖户的信息,拓宽了销售渠道,使火鸡养殖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
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民共同致富
廖正军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更是他带领的合作社,以及170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的成功。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