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稻鸭混养: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采访中,公司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稻鸭共生的种养模式在鸭子品种、喂养方式、投放数量和时间等方面都颇有讲究,接下来公司将不断经验,在晚稻种植季节进一步推广这一生态农业模式。

稻鸭混养: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据悉,今年龙车镇农业推广站在塘口村实施的600亩稻鸭混养工程,为农户节省农药支出6000余元,生产优质稻谷36万公斤,出栏商品肉鸭1.5万只,为农民增加收入25万余元,实现了种植养殖双丰收。

稻鸭共养,绿色生态的实践案例
地区 实施面积 节省农药支出 生产稻谷 出栏肉鸭 增加收入
龙车镇塘口村 600 6000 36万 1.5万 25
桥自弯镇长坪村 248 5000 6万 2000 0.08

龙车镇农技站负责人也向笔者说起了稻田养鸭的好处:稻田里养了鸭,不用喷农药,不用薅秧,以鸭治草防虫,可减少化肥施用;养鸭也不需再喂饲料和新建鸭舍,这样种出来的稻米清香可口,养出来的稻鸭肉质鲜美,更重要的是,通过稻鸭混养,不但可节约鸭饲料60%左右,还杜绝化肥、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大减轻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促进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3年前,南中村充分挖掘稻田种养潜力,通过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500亩的稻鸭混养基地里,满坪青青禾稻生机盎然。

通过一年试养,老百姓信服了这种‘稻鸭共养’生态种养模式。鸭子吃田间虫子长大,绿色生态,鸭贩们都抢着要,稻谷不打农药鸭施肥,既减少成本,又环保。

张元树将鸭儿赶进稻田放养。8月23日,在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塘口村,村民张元树正将50多只2斤多重的鸭子赶进稻田。他乐呵呵地告诉笔者:“稻鸭混养硬是划得来,我靠着5亩稻田第一批鸭子就卖了2100多元,这第二批鸭子依旧要卖上2000元。”

该技术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及农药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生产出无公害稻谷、生态鸭,是建设高效农业、发展有机农业的新模式。

亩产量提高至1200斤,每斤按1.8元价格计算,生态种植会比过去常规种植每亩年增收1600元以上。稻鸭共生,走出“一田多收”的新“稻”路。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中村村民,58岁的朱法祥管理着基地内100多亩田地,从早些年的“种粮糊口”转变为如今的“种粮致富”:“我现在一年收入也有十几万元了,比以前提高了4万多元

塘口村是泸州市201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今年,为让标准农田发挥高效益,项目区群众在镇农技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家家户户进行稻鸭混养。在秧苗播种一个星期后,每亩稻田放养20—30只鸭苗。将近3个月,水稻抽穗时,每只鸭子已长到2.5公斤左右。

“我们今年稻田放养的这些鸭子是吃田间的虫子长大的,绝对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头批鸭子上市12块钱一斤,鸭贩们都抢着要。仅仅卖鸭子有的农户就净赚1000多元,种的优质稻长势还更好。加上这一季优质稻,平均亩收入将3000元,可以说是鸭子水稻双丰收啊!”塘口村村主任魏光勇乐呵呵地说。

说完稻鸭混养:一种生态农业模式,稻谷丰收,鸭子肥美。,继续聊稻鸭共作,生态养殖新典范。。

稻鸭混养: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龙车镇农技站负责人表示,村民们原本认为稻田里养鸭,鸭子会啄稻秧、吃谷粒。通过今年的试养,他们相信了科学。稻田养鸭的好处显而易见: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提高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