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上的蚧壳虫,特别是白介壳虫
桃树上的蚧壳虫,特别是白介壳虫,是常见的害虫,对桃树的生长和果实品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根除这一害虫,果农朋友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物理防治 | 春刮树皮,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卵。 |
化学防治 | 在树木休眠期即3月份清园,喷1-3遍石硫合剂+乙酰甲胺磷1500倍。 |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昆虫如捕食螨、寄生蜂等控制蚧壳虫数量。 |
农业防治 | 合理修剪,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降低虫害发生。 |
1. 春季防治:在春季果树发芽前,喷洒石硫合剂+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消灭越冬卵。
2. 夏季防治:在夏季蚧壳虫若虫孵化高峰期,喷洒2.5%功夫乳油4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4000-5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到3次,可有效防治蚧壳虫的危害。
4. 冬季防治:在冬季,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虫源。
选择合适的农药,避免使用禁用农药。
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农药,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防止蚧壳虫产生抗药性。
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桃树抗病虫害能力。
桃树上的白介壳虫,学名桃蚧,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体型微小,常躲在树皮缝隙或叶片背面,形成白色介壳。这些害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桃树的汁液,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株死亡。识别白介壳虫的关键在于其白色的介壳和群集的特性。
白介壳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防治的最佳时期是若虫期,因为此时它们的移动能力较弱,更容易被杀虫剂击中。通常,若虫孵化高峰期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中旬。因此,抓住这个时间点进行防治至关重要。
物理防治包括清除越冬卵和减少害虫栖息地。在冬季,可以刮除树皮上的白介壳虫,并将刮下的树皮集中烧毁。此外,在9月上旬,可以在树主干距离地面30厘米处绑一个草环,以捕捉越冬的幼虫。次年春季果树发芽前,解下草环并烧毁,可以显著降低害虫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喷洒农药时,可加入0.2%-0.5%的洗衣粉以增加展着性,提高防治效果。
综合防治策略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白介壳虫,建议采取综合防治策略。这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例如,可以结合使用生物农药,如昆虫病原真菌和细菌,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用量。
案例分析以河南省某桃园为例,该园曾遭受严重白介壳虫侵害。经过实施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该园的白介壳虫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在防治过程中,他们 在9月上旬绑草环,次年春季解下并烧毁,减少了越冬幼虫的数量。随后,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喷雾,同时加入洗衣粉提高效果。经过两个月的防治,桃园的白介壳虫得到了有效控制,树势得到了显著恢复。
未来展望因为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视,未来白介壳虫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性。综合防治策略将成为主流,而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