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是小麦常见病害,需及时用药防治
作者:花田墨客•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7
小麦纹枯病,一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威胁。了解其症状、危害及防治方法,对保障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纹枯病主要侵染小麦的茎秆和叶鞘。初期,在叶鞘上会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形成云纹状。病情加重时,茎秆和叶片上也会出现类似斑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萎。
1.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手段。此外,合理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也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药剂名称 | 防治效果 | 注意事项 |
---|---|---|
戊唑醇 | 对小麦纹枯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 喷药时应确保药液喷到茎基部 |
噻呋酰胺 | 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 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 |
丙环唑 | 对小麦纹枯病有良好防治效果 | 持效期较长 |
在施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掌握用药时间,最好在小麦拔节前后、纹枯病初发时用药。
喷药时确保药液喷到茎基部,提高防治效果。
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防治纹枯病,时机至关重要。最佳的防治时期是早春小麦返青后,此时使用噻呋酰胺和戊唑醇喷药,能有效控制病情。此外,秋播期间利用药剂拌种,将防治时间前移,也是控制纹枯病的有效措施。
药剂防治的选择与应用在药剂防治方面,噻呋酰胺、戊唑醇、己唑醇等三唑类药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药种,持效期可达半个月。例如,满穗噻呋酰胺悬浮剂,每公顷推荐用量54~72克,对纹枯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案例分析:河南某麦田纹枯病防治实践因为气候变化和种植模式的多样化,纹枯病的防治面临着新的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并加强对纹枯病的监测与预警,以保障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