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芦笋停采期,如何进行田间管理
芦笋,这种集天然野生和绿色有机等特点于一体的植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药理作用显著。那么,在夏季芦笋停采期间,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呢?下面,耕种帮将为大家一一揭晓。
要点 | 具体措施 |
---|---|
1、清园 | 芦笋停采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笋园及四周用150-200公斤石灰粉撒施消毒。此时长出的嫩茎要全部留养起来,任其生长,形成枝叶。等新母茎形成,将春季留的母茎视其衰老程度逐步割除干净,搬离田间烧毁。 |
2、肥水管理 | 南方沿海地区夏季停止采收期仅40天左右,一般在“白露”前后就进行秋季采收期,为此,在春季采收结束后,为使植株迅速恢复生长,应立即开沟施用复壮肥,每亩施用腐熟土杂肥1500-2000公斤,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10公斤。遇到干旱,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一般隔10-15天结合施肥浇水一次。 |
3、选留母茎 | 在采收前15天应选留好母茎,要选留直径1-5cm,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做母茎。选留的母茎要充分分开,合理分布。第一年生苗每丛选留2-3株,老龄笋园每丛留3-4株,其余全部割除。母茎选定后,要加固支柱防倒伏。 |
4、病虫害防治 | 春季患有茎枯病等病害的笋园,可选用有内吸或内渗作用的杀菌剂,如退菌特或甲霜灵、代森锌兑水浇灌植株基部预防。在嫩茎出土后至新母茎形成期间,应加强喷药预防,在嫩茎伸长中可用药剂涂茎保护,分枝发生后改为喷雾防治,每5-7天用药1次,直到茎叶组织老化。 |
夏末秋初,芦笋停采后,首要任务便是清园管理。这一阶段需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确保笋园及四周环境的清洁。此外,采用150-200公斤石灰粉进行撒施消毒,既能有效预防病虫害,又能改善土壤结构,为芦笋的秋季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在南方沿海地区,夏季芦笋停止采收期大约仅40天。春末采收结束后,为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立即开沟施用复壮肥显得尤为关键。除了施足过冬有机肥外,还需增施速效肥,如腐熟土杂肥、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同时,根据土壤干旱情况,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助于芦笋恢复生长。
选留母茎与病虫害防治在芦笋停采期,选留母茎是保证秋季高产的重要环节。通常在采收前15天,选择直径在1-5厘米、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茎,并确保其分开、合理分布。对于老龄笋园,每丛母茎留3-4株,第一年生苗每丛留2-3株。同时,加强支柱加固,防止倒伏。在幼茎生长至70-80厘米时,摘掉顶端3-4厘米的幼心,预防过高生长。摘心后,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
以某地芦笋园为例,该园在夏季停采期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清园消毒、肥水管理、选留母茎及病虫害防治。结果表明,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该园芦笋在秋季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例如,停采期的肥水管理使得土壤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有效促进了芦笋的生长;病虫害防治则确保了植株的健康,为秋季的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芦笋产业发展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芦笋产业将有望实现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监测、智能灌溉系统实时调节水分供应,以及大数据分析指导施肥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芦笋产业带来更多可能性,推动产业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率方向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