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关注营养、环境与繁殖健康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要点,包括营养、环境与繁殖健康,旨在帮助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益。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关注营养、环境与繁殖健康
一、分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分析

母猪妊娠期的饲养与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母猪储备丰富的营养物质,尽可能减少母猪在泌乳期间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保证妊娠母猪在繁殖期间拥有良好的体况。

阶段 管理要点
妊娠前期 保证营养供给,使用猪充分休息,少运动。
妊娠中期 调整饲料量,尽量要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妊娠后期 增加母猪的营养水平,保证母猪后期的营养水平略高于妊娠前期。
二、规模化条件下妊娠母猪的环境及疾病预防分析 2.1 基础环境

妊娠母猪猪舍内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到23℃,适宜的湿度是75%以上80%以下。

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温,注意防病和猪体卫生,并要避免因机械损伤造成流产。

适当运动,在妊娠的第一个月为了恢复黑猪母猪体力。

3.2 妊娠期

重点是保证营养供给,使用猪充分休息,少运动。一个月后应使妊娠黑猪母猪每天自由运动2~3小时,以增强体质并接受充足的阳光,妊娠后期应适当减少运动,临产前5~7天停止运动。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不当,势必会产生不良后果,如胚胎死亡率高,产仔数减低;母猪过肥,影响泌乳母猪采食量,增加难产发生率;母猪便秘,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内毒素蓄积,诱发疾病。

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诊断,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黑猪母猪。

5.2 母猪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规律

母猪体重增重快,胎儿增重前慢后快,胚胎死亡规律等。

妊娠31天—84天,摄入的营养主要用于母猪的维持、生长和胚胎的发育;胚胎肌肉细胞的分化期,对胎儿的初生重影响不大;控制母猪膘情的重要时期。

根据母猪的配种日期,推算出预产期,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产前6~8小时地方品种叼草做窝;引进品种用嘴拱地或用前足扒在地面,精神不安。来回走动,排粪排尿频繁。

产前1周外阴红肿,尾根两侧下陷,产前1天左右乳头能挤出奶水。

分娩过程中有专人看守,整个分娩过程为14小时,一般5~25分钟产出1头仔猪,胎衣排出后立即清除,防止黑猪母猪因吃胎衣后吃仔猪。对于难产,应肌肉注射催产素20~30单位,同时注射强心针,如果半小时后还未产出仔猪,需要人工助产,消毒手臂后伸入产道,掏出大的胎位不正的仔猪,如产道过窄,应请兽医做剖腹产。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关注营养、环境与繁殖健康

从母猪受孕前到妊娠期,营养供给是养殖的重点。目的是确保胎儿在母猪体内正常发育,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产仔率,保证仔猪生命体征正常。具体妊娠母猪的营养供给分为配种前、妊娠早期、中期和后期。

在某规模化养殖场,通过实施上述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策略,成功提高了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具体案例如下:

该养殖场引进了优质的妊娠母猪,从配种前开始,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要点进行饲养。在妊娠期间,注重营养供给、环境优化、运动与休息管理,以及疾病预防。最终,该养殖场的母猪产仔率达到12.5头/窝,仔猪成活率达到95%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