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鳗细菌性皮肤病是海鳗养殖中常见疾病
分类 | 具体病因 |
---|---|
感染性肺炎 | 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原虫性肺炎 |
非感染性肺炎 | 吸入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 |
病鳗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常头伸出水面;病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不规则的小洞,进入内脏器官而死亡。发病期为每年5~9月。
在水质差、砂石底和老化的养殖池中容易发生;水质优、排污彻底新的养殖池中发病率低,在鳗种、幼鳗期能引起较高的死亡率,而在成鳗期死亡率不高,但累积死亡率高。
嗜纤维菌属细菌革兰氏阴性,滑动运动,细胞单个,短的或延长的可屈挠杆状或丝状不分枝,无鞘或非螺旋状,细胞大小为微米×微米;有机化能营养,呼吸代谢;产黄色、橙色或红色类胡萝卜素色素。
四、细菌与皮肤病的关系细菌与皮肤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细菌及其毒素可分别引起感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其中细菌引起的鱼类常见症状有烂鳃、白皮、赤皮、竖鳞、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疖疮、打印病等。
五、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除害,用生石灰消灭病原。
2.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
3.每半个月用漂白粉l×0.000001消毒泼洒全池。
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免疫力。
5.发病初期可加注新水以停止蔓延,可用3%食盐水浸泡病鱼5~10min进行治疗,也可以用乐活素拌料。
某养殖户在2016年发现海鳗细菌性皮肤病,通过采取以上防治措施,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率明显下降。
海鳗细菌性皮肤病是海鳗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防治方法,有助于养殖户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位于我国某地的海鳗养殖场,曾因细菌性皮肤病导致大量海鳗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经过专家团队的诊断后,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 清塘除害,使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养殖池。 2. 每周更换一次新水,保持水质清洁。 3. 定期使用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 4. 对病鱼进行隔离治疗,使用3%食盐水浸泡。 5. 加强日常管理,提高养殖环境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养殖场成功控制了细菌性皮肤病的蔓延,海鳗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此次案例的成功,为我国海鳗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助力海鳗养殖病害防控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海鳗养殖病害的防控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或开发新型生物制剂,有望从源头上解决海鳗细菌病等病害问题。同时,加强养殖环境的监测与调控,提高养殖户的病害防控意识,也是保障海鳗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