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病害频发,需加强预防措施
小龙虾作为一种高价值的养殖品种,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只是,小龙虾病害频发,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小龙虾病害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病害名称 | 症状 | 防治方法 |
---|---|---|
白斑综合征 | 不摄食,反应迟钝,抗应激能力较弱,螯肢及附肢无力,血淋巴不易凝固,肝胰腺颜色淡黄,腹节肌肉苍白,头胸甲部位出现白斑 | 及时隔离,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
弧菌病 | 断须、断爪,末端发黑、发黄,尾扇边缘组织积水,只死大虾,肝脏发白,黑鳃,活力低 | 消毒处理,调水,改底 |
丝发黑、发黄 | 无 | 改底,调水,碘制剂消毒 |
脱壳不遂 | 头胸甲突出 | 补钙,加大饲料投喂量 |
在放养虾苗前,对养殖池塘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放养虾种时,使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进行虾体的消毒。
加强池水水质监控与管理,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池水水温和酸碱度。
进排水口和池埂上设网片,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改善栖息环境,加强水质管理,清除池底过厚淤泥,勤换水,种植水生植物。
适当投放河蚌、螺蛳调节水质,或投放鲢鳙鱼苗。
药物预防:做好消毒处理,采用生石灰等消毒剂,适当投喂药饵。
此外,在4月下旬左右,若发现养殖的小龙虾出现不摄食、反应迟钝、抗应激能力较弱等症状,需及时隔离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小龙虾病害较多,尤其是池塘精养病害易发,广大养殖户应根据当年规律出各种虾病发病时间,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做好养殖池塘虾病管理工作。
以下为2017年小龙虾全年12个月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学习借鉴:
丝发黑、发黄。防治建议:改底+调水+碘制剂消毒。
脱壳不遂。判别特征:头胸甲突出。防治建议:补钙+加大饲料投喂量。
弧菌病。判别特征:断须、断爪,末端发黑、发黄,尾扇边缘组织积水,只死大虾,肝脏发白,黑鳃,活力低。防治建议:消毒+调水+改底。
非药物预防小龙虾对渔药的抗耐性较差,所以生态防治方法尤为重要,尤其是鱼虾混养的池塘,平时运用有益的预防方法,不仅能减少开支,而且能提高产量。
水温25℃以上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一些生物改良剂,使用方法可参照说明书,现在的生物改良剂很多,一般不会对小龙虾产生危害。
在放养小龙虾虾苗前,养殖池塘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加强池水水质监控与管理,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池水水温和酸碱度。
进排水口和池埂上设网片,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改善栖息环境,加强水质管理,清除池底过厚淤泥,勤换水,种植水生植物。
适当投放河蚌、螺蛳调节水质,或投放鲢鳙鱼苗。
药物预防:做好消毒处理,采用生石灰等消毒剂,适当投喂药饵。
小龙虾的生理特性和对生态环境要求与鱼类不同,所以在疾病防治方面也有许多不同点,目前的防治原则还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预防措施:在得知小龙虾的病因之后,我们应该快速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议大家在冬季的时候,可以将池塘或者说龙虾池子里面水放干,彻底清除...
谈完小龙虾病害频发,需加强预防措施。,接下来聊聊小龙虾病害防控,案例解析与趋势展望。
案例一: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防控实践在华中地区,小龙虾养殖户张大哥的池塘里,近期出现了不摄食、反应迟钝等症状,经过观察和诊断,发现是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张大哥立即采取措施, 对池塘进行了彻底消毒,同时调整了饲料配方,增加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他还减少了饲料投喂量,以减轻小龙虾的消化负担。经过两周的精心护理,张大哥的池塘里小龙虾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为其他养殖户提供了宝贵的防控经验。
湖南养殖户王女士的池塘采用了生态防治方法,她在池塘中投放了河蚌和螺蛳,以调节水质。同时,她还引入了鲢鳙鱼苗,以维持生态平衡。通过这些措施,王女士的池塘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小龙虾的生长状况也变得更好。这种生态防治方法不仅减少了药物的使用,还提高了养殖效率。
在放养小龙虾虾苗前,养殖户赵先生对池塘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处理,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确保了虾苗的健康。他还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水质的稳定。在饲料中添加了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了小龙虾的抗病能力。这些预防措施使得赵先生的池塘中很少出现病害。
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江西养殖户陈师傅通过定期观察小龙虾的行为和外观,及时发现并处理了疾病。当发现小龙虾出现异常症状时,他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对病虾进行治疗。这种早期诊断和处理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病害的传播风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