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猴头菇塑料大棚栽培,探讨猴头菇在人工环境下的种植方法

猴头菇,一种形似猴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近年来在市场上备受追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猴头菇的产量和质量,塑料大棚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探讨猴头菇在人工环境下的种植方法。

猴头菇塑料大棚栽培,探讨猴头菇在人工环境下的种植方法
一、猴头菇的生长特点与栽培要求

猴头菇属于温带真菌,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有较高要求。在自然条件下,猴头菇多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林中。为了在人工环境下成功栽培猴头菇,我们需要了解其生长特点与栽培要求。

生长特点 栽培要求
喜温暖湿润的环境 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5-25℃
对光照要求不高 避免直射阳光,保持大棚内光线柔和
对湿度要求较高 大棚内湿度控制在80%-90%
对氧气需求适中 保持大棚内空气流通

塑料大棚栽培猴头菇,需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1. 大棚建造

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的地方建造大棚。大棚规格一般为东西长45米左右,南北宽8米,北墙高2.8米,南墙高1.6米。北墙为双层空心墙,以利保温;南墙每隔3米设两窗以便通风。

2. 栽培季节

根据猴头菇生长发育的温度要求,在山东等地,栽培袋一般在10月中旬制作,经过一个月的培养,至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翌年3月上中旬出菇结束。

采用15厘米×32厘米~34厘米×0.0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重约0.4千克~0.45千克。将培养料拌匀,按料水比1:1.2~1:1.4加水调至含水量65%。

采用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将培养料袋分层放置,加热至100℃,保持10小时,停火焖5小时~6小时,然后取出冷却接种。

5. 接种与管理

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大棚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注意观察菌袋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当猴头菇子实体充分发育时,即可采收。采收后,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加工,如烘干、盐渍等。

三、案例分析

某菇农在2019年采用塑料大棚栽培猴头菇,当年产量达到5000公斤,销售额达到30万元。通过对比分析,该菇农认为塑料大棚栽培猴头菇具有以下优势:

产量高:塑料大棚栽培猴头菇的产量比露天栽培高出30%以上。

品质好:塑料大棚内环境可控,有利于提高猴头菇的品质。

效益高:塑料大棚栽培猴头菇的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显著。

伏牛山区猴头菌人工袋料栽培技术摘要简要介绍猴头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伏牛山区猴头菌人工袋料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及场地选择培养料配制灭菌接种培养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关键词猴头菌

猴头菇塑料大棚栽培,探讨猴头菇在人工环境下的种植方法

海量专业种植技术就是农业致富的一把金锄头塑料大棚栽培猴头菇技术猴头菇是一种具有特殊风味和较高营养保健价值的中高档食用菌,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猴头菇的销售市场逐步扩大,普及猴头菇栽培既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又可帮助菇农致富,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猴头菇外形似猴子的头,因而得名。孢子透明无色,表面光滑,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大小约6.5-7.5µ;m×5×5.5。菌丝细胞壁薄,具横隔,有锁状联合。菌丝直径为10-20。是四大名菜之一。

子实体呈块状,扁半球形或头形,肉质,直径5-15cm,不分枝。新鲜时呈白色,干燥时变成褐色或淡棕色。子实体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菌刺密集下垂,覆盖整个子实体,肉刺圆筒形,刺长1-5cm,粗1-2mm,每一根细刺的表面都布满子实层,子实层上密集生长着担子及囊状体,但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并且野生的猴头菇一般成对生长。

体操猴头菇塑料大棚栽培方法措施猴头菇优质高产措施。该菌对环境条件十分敏感,尤以子实体阶段对温度敏感,当气温高于25℃或低于12℃均不能形成正常子实体,表现为无刺、发黄、丛生、畸形或变红,生长停止。

那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猴头菇营养与药用作用,塑料大棚栽培猴头菇的方法。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地方建棚。

三、栽培袋的制备

猴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这种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又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称。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