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蛭养殖技术初探,探讨水蛭养殖在北方地区的可行性及挑战
水蛭,俗称蚂蟥,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冷血软体动物,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生长繁殖。它们栖息在水库、沟渠、水田、湖沼等水域,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为最多。在北方地区,由于苗种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水蛭养殖一直未得到广泛发展。本文将对北方水蛭养殖技术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水蛭属冷血软体动物,生长适温为10~40℃。在北方地区,当气温低于3℃时,水蛭会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气温升高后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
养殖技术水蛭适宜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施肥和农药使用。
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在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下,水蛭可在一年内繁殖两次。繁殖期间,雌体生殖器会分泌出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土中孵化。
3. 投饵及管理投饵 | 管理 |
---|---|
天然饵料: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 |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
人工饵料:动物血、内脏、淡水鱼虾贝螺类、畜用配合饲料、农作物秸秆。 | 合理搭配饵料,避免过量投喂。 |
北方地区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
北方水蛭养殖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养殖地点、苗种,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加强病害防治,以提高水蛭养殖的效益。
经过对北方水蛭养殖技术初探,探讨水蛭养殖在北方地区的可行性及挑战。的讨论,现在轮到北方水蛭养殖:挑战与机遇并存。
投饵方面,天然饵料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时辅以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池塘养殖时,可以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以供水蛭摄食。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以防止水质污染。
5. 捕获与繁殖
水蛭的捕获主要集中在7至10月份,此时水蛭活跃频繁。捕获的成蛭可作为种蛭,放入一定水体中保种越冬。次年,水蛭即可自行繁殖。体长6cm以上的成蛭条件适宜,可年繁三次左右。
三、北方水蛭养殖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