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杨梅种植:如何从传统农业走向致富之路

在仙居县,曾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无法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许多农民辛勤劳作一年,收入却寥寥无几。只是,因为杨梅种植的兴起,这片土地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

杨梅种植:如何从传统农业走向致富之路
杨梅种植的兴起

当时,仙居县农民毛连金在多次远赴外省实地考察、请教农业专家后,决定在浙江省选购300棵东魁杨梅,尝试在山地里种植。2003年,他和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开始了杨梅种植的探索。

杨梅种植的成功,带动了当地产业链的延伸。从种植、采摘、包装、运输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杨梅种植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观光。

环节 内容
种植 选用优质“东魁杨梅”品种,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
采摘 采用人工采摘,确保果实新鲜
包装 采用环保材料进行包装,提升产品档次
运输 采用冷链运输,确保果实品质
销售 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拓宽销售渠道

因为杨梅种植的不断发展,未来,仙居县将继续加大杨梅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杨梅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方向发展,让杨梅种植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杨梅种植:如何从传统农业走向致富之路?的内容告一段落,接下来是杨梅致富:案例解析与趋势洞察。

杨梅种植:如何从传统农业走向致富之路

金梧桐公开课:从靖州杨梅如何玩转农产品上行,本视频由金梧桐县域论坛提供,144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

大龙镇清水塘村是远近闻名的“杨梅村”,全村328户中有243户种植杨梅,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由于种植出的杨梅因“甜度足、色泽好”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更是享有西南杨梅第一村的美誉。.面对这样的情景,前来帮扶的市驻村工作队也曾想过办法,觉得单一的产业毕竟难以支撑全村的长期经济发展,于是结合大龙产业发展规划,了一套以打造精品农业的发展定位。

仍然沉浸在杨梅致富带来的快乐中.收藏分享微信好友新浪微博朋友圈QQ空间QQ好友评论打印字号杨梅的营养价值丰富、种植前景和发展非常乐观,杨...

“只有提升杨梅品质,提高杨梅价格,扩大杨梅产量,响水村杨梅产业才能 崛起,梅农才能走上致富之路.当时,坳上镇在县农业局杨梅专班的统一部...

只是,老李决定在这里种植杨梅.村民们纷纷表示老李是自讨苦吃,这么贫瘠的土地如何能种的了水果呢.征垣之路 2023-12-15 21:27:39.

今年,仙居为挖掘杨梅文化,丰富杨梅的文化内涵,将这些古杨梅树申报复合种养系统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能种出杨梅,还能把杨梅大规模种植,完全可以赞叹一声“靠老天赏饭吃”.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专家组走进仙居,对13425棵百年以上古杨梅树进行实地评估。

农户积极找产业,政府主动扶产业,原本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福禄镇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群众致富的路子也越走越宽.刘立强是当地的杨梅种植大户,他告诉...

兰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99年开始,兰溪就制定实施了《兰溪五十里杨梅长廊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种植、设施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形...

农民老李,家住福建大山深处。这里地处贫瘠。菜农和果农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只因为这里的土地太过贫瘠。无法种植水果蔬菜。即使用了肥料也无法种植出好菜好果。只是,老李决定在这里种植杨梅。100亩的地,租金5000元不到。 老李贫瘠的土地 老李的举动让村民们不解。村民们纷纷表示老李是自讨苦吃,这么

/绿色传奇之一颗杨梅︱从“致富果”看仙居特色农业 绿色传奇之一颗杨梅︱从“致富果”看仙居特色农业 2018-11-06 10:20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杨群6.4万+阅读 每逢盛夏,杨梅树枝繁叶茂,树冠圆整,初夏又有红果累累,酸甜可口,煞是可爱。 古往今来吟咏杨梅的诗词也很多,在南朝更有诗人写道:“酒中

沙湾发布) “产业旺、乡村兴”,近年来,福禄镇利用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种养殖业,通过带头人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帮助,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质量,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足。 福禄镇岚坝村是我区的一个山区村,这两年,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却因为杨梅而渐渐有了名气。每年六月正是杨梅成

尽管采摘杨梅季节已经接近尾声,但兴国县均村乡石门村马来安杨梅基地附近的村民,仍然沉浸在杨梅致富带来的快乐中。6月10日,记者来到了该杨梅基地,了解到这里村民的生活变化从种植杨梅树开始。

一条水泥公路绕行在崎岖的山岭,只有30户160余人的小山村,有一个110亩的杨梅基地,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杨梅。村民说:“种植杨梅给生活带来了大变化,过上了好日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石门村马来安集体所有的110亩闲置山地,折腾了十几年,尝试种植板栗、脐橙、蜜橘等,但由于缺少人力管理等原因,最后都没有产生好的经济效益,村民们为此发愁。

2007年,种植的杨梅树挂果了,每棵树上结了25公斤至35公斤果实,杨梅果实饱满,酸甜适中。毛连金用扁担把杨梅挑到了街上卖,第一天就被一抢而空。当年挂果的杨梅供不应求,毛连金卖了个好价钱,赚回了前期投入的全部资金。

当地村民看到杨梅如此吃香,听到毛连金介绍进入丰产期后每棵至少能采摘150公斤至200公斤时,大家也萌生了种植杨梅的想法。毛连金又在外地购买了几百棵“东魁杨梅”苗木,110亩的山上共种植了700棵杨梅树,同时给当地村民每家每户免费赠送了几棵杨梅树苗。

“我种植的杨梅4年就能挂果,少不了张金华的功劳。”毛连金告诉记者。“东魁杨梅”种植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苗木栽植。苗木栽植时,均村乡农技站技术人员张金华指导挖穴种植、挑粪施肥。“我们很多村民家种植的杨梅也是乡里的技术人员指导。”村民肖小兰高兴地告诉记者。

2012年,兴国县相关部门筹集资金40余万元、均村乡政府帮扶5万元,村民集资、爱心人士捐款20余万元,马来安杨梅基地铺起了水泥公路,一改以往自行车都难以通过的烂泥路。

路修通了,也激活了马来安杨梅的销路。同时,当地乡政府加大了对该杨梅基地的宣传,使这个位于偏僻深山的杨梅基地吸引了吉安、赣州等地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今年端午节假期,100多辆小轿车来杨梅基地,上千人参加庙会般来到基地游玩、采摘杨梅。

毛连金算了一笔账,路没有通时,每到杨梅成熟,要花近万元钱雇人把杨梅挑到街上卖,每公斤只能卖12元。水泥路通了后,外地游客青睐爬山和自主采摘杨梅为一体的“乡村游”模式,自主采摘的杨梅每公斤30元,批发给商家1公斤12元。

“路通了,我再也不用自己挑杨梅去街上卖了,现在老板会自己上门批发杨梅。”该村村民肖华连在自家地里种植了9棵杨梅树,进入丰产期后每年都能采摘2000公斤以上,以前没有力气挑到街上卖,大都晾晒成了杨梅干,影响了收入,公路通了后,每年她家的杨梅都能全部销售出去。

记者在均村街道一些餐饮店获悉,每年马来安杨梅基地采摘杨梅的一个月时间,均村街道上的餐饮店生意格外红火,许多是外来采摘杨梅的顾客。

据当地村民介绍,受马来安杨梅基地的影响,周边的石溪、石门等村上千户村民利用门前户后、荒山荒地种植杨梅树,每家每户销售杨梅的收入不菲。附近村民一年销售杨梅收入在几千元、上万元的村民不少,这一产业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的发展。

村民杨经荣家刚建起一栋3层砖混结构新房。杨经荣晚年得子,夫妇俩年纪大没有能力外出务工,只能守在家里种田养育子女,常年靠着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帮助才勉强解决温饱。“这几年,我到杨梅基地干活,每天能有60元钱,自己也种了杨梅,去年新增加收入1.4万多元。”杨经荣说,去年筹了几万元钱,又申请了土坯房改造资金1.5万元,建起了新房,过上了新生活。“今年我又在自己家门口种了5棵杨梅树,过几年挂果了,我家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的。”杨经荣充满期待地说。

110亩基地全部种上了杨梅后,让当地留守妇女和较年长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毛连金说,每年给杨梅树锄草要持续1个多月,施肥整枝10天,采摘杨梅1个月,每天至少要请近20名工人。

马来安杨梅基地附近只有30户村民,2012年后建造新房的就有12户,今年这个小山村的村民可以全部住上新房。

杨梅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