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灰霉病是危害甘蓝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甘蓝,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甘蓝灰霉病这一病害,却成为制约甘蓝产量的隐形杀手,严重影响了甘蓝的品质和产量。
灰霉病主要危害甘蓝叶片,从植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叶片染病后,常在植株下部老叶片的叶缘先侵染发生,发病末期可使整叶全部枯死。在储藏期,易染病引起水浸状软腐,病部遍生灰霉。
症状 | 描述 |
---|---|
初期症状 | 靠近地面的叶片先发病,开始呈水渍状。 |
后期症状 | 病部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淡红褐色,引起腐烂,病部生有灰色霉状物。 |
发病趋势 | 一般病株率10%~15%,严重时可达30%~40%。 |
病菌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借风雨传播,由伤口或生活力衰弱部位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喜温湿条件和弱光,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害易于发生。
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品种茬口,精细整地,确保浇水畦面不积水。
进行良好的肥、水管理,壮秧防病。
适当控制灌水,加强放风排湿。
保持棚膜清洁,尽量增加光照。
及时拔除病株,深埋处理。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
药剂防治:可用50%速克灵20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或50%农利灵1000倍液,或40%灭病威600倍液,或68%倍得利800倍液,或30%克霉灵800倍液。
甘蓝灰霉病作为甘蓝产量的重要威胁,需要引起广大种植者的重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害发生,提高甘蓝产量和品质,对保障我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甘蓝种植过程中,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该病主要侵害叶片,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能发生。在新疆和田地区,作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甘蓝灰霉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灰霉病初期症状为靠近地面的叶片先发病,呈现水渍状。因为病情发展,病斑呈褐色或淡红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大,引起腐烂。在发病后期,病部有时会产生近圆形黑色小菌核。
1. 轮作与土壤管理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 精细整地与灌溉精细整地,确保浇水畦面不积水。适当控制灌水,加强放风排湿,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在发病初期,可使用50%速克灵2000倍液、50%扑海因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四、案例分享在新疆和田地区,某蔬菜种植户在2019年遭遇了甘蓝灰霉病的严重侵袭。通过采取以上防治措施,该种植户成功控制了病害的蔓延,减少了损失。 案例三:田间管理与药剂防治 五、未来展望
因为农业科技的发展,甘蓝灰霉病的防治手段将更加多样化。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该病害的发生规律,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我国甘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