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枇杷叶变废为宝,创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漫步在红河州海拔稍高的乡村,你是否曾注意过那些满载着杉树枝条的汽车?这些杉树枝条,有何特殊用途?
因为枇杷延伸产品的研发,一场变废为宝的故事正在红河州上演。过去,果农们定期修剪的枇杷叶、枇杷花,都直接用来堆肥。只是,如今,这些看似无用的枇杷叶,却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项目 | 数据 |
---|---|
枇杷叶收购价 | 每公斤1.30元 |
亩产枇杷叶 | 约100公斤 |
枇杷叶变废为宝增收 | 约4000万元 |
科技助力农业变废为宝。红河州创新采用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技术,从枇杷叶和残次果中分别提取多酚和萜类等活性成分,实现了中试生产。枇杷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
以全市现有枇杷栽培面积30万多亩计算,每亩枇杷年均可采叶约100公斤,每公斤1.30元,单单枇杷叶变废为宝,便可以增收约400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旧的种植观念,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更为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为了做深枇杷产业,去年桐屿街道投资600万元在小稠村建设“阳光工厂”,专门生产枇杷露、枇杷膏等相关延伸产品,将枇杷叶、枇杷花等变废为宝,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对小稠村主干道约2千米的架空线路进行了改造升级,全部改成地下电缆,电力线路如“蛛网密布”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步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
在民间,当一个不挣钱的人乱花钱的时候,通常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你以为钱是树叶子吗?随便捡捡摘摘就是钱?钱是这么好挣的吗?其实,在红河,树叶子真的能变钱,而且有很多种。
前些天,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凭发现提取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而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其实,在发现青蒿素之前,西方人是用从金鸡纳树中提取的奎宁来治疗疟疾的。而金鸡纳树就是桉树。速生的桉树除可用其木料制作家具外,如今,从桉树叶中提炼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红河州多个县市的乡间公路边都能见到提炼桉叶油的土法炉子,旁边都堆放着大量的桉树叶。
枇杷叶到底可以做什么的呢?但一说到蜜炼川贝枇杷膏,很多人都会猛然醒悟,原来枇杷可以止咳。枇杷叶具有药用价值,全年均可采收,将其晒干,刷去毛,切丝后生用或蜜炙用都很受人们喜爱。枇杷树处处都是宝,枇杷叶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烦热口渴等症状。用枇杷叶洗浴更是让人感觉气血通畅,飘飘怡人。用时放入布袋内泡于浴缸中,人在其中盆浴可使肌肤光滑柔嫩,还可消除痱子、斑疹等皮肤炎症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护肤妙药。
据书峰乡党委书记张春志介绍,枇杷叶复合多糖项目实现了科技扶贫,变废为宝。这一兴农绿色产业的启动,有利于加快枇杷叶多糖最新科研成果的转化...
枇杷叶的变废为宝,不仅让红河州的农民们有了新的增收途径,更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红河州,枇杷叶的用途远不止于此。当地农民将枇杷叶制作成枇杷膏、止咳糖浆、止咳颗粒等,市场需求旺盛。此外,枇杷叶还被用于制作枇杷露、枇杷膏等相关延伸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