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养殖产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时间内养殖的鲫鱼数量
鲫鱼养殖产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时间内养殖的鲫鱼数量。这一指标对于养殖户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养殖的经济效益。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2016年鲫鱼养殖产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只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鲫鱼淡水养殖产量开始下降,2017年产量下降至281.8万吨,2018年中国鲫鱼淡水养殖产量为277.2万吨。
年份 | 鲫鱼养殖产量 |
---|---|
2017年 | 281.8 |
2018年 | 277.2 |
江苏的鲫鱼养殖面积在80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大丰和射阳,其养殖面积占整个江苏省鲫鱼养殖面积的60%以上。这表明,江苏在鲫鱼养殖产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1. 投放密度池内投放密度较大时驯化更加容易,在确定密度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把池内的水位降低,增加投放密度,既可促进驯化成功率,还能提高鱼群的生长速度。一般鱼种的投放密度为8000-12000条/亩左右。
鲫鱼生长速度与饲料投喂密切相关。养殖规格为50-100g的成年鲫鱼时可以投喂鱼种料,规格为100-200g的鲫鱼投喂鲫鱼特号料,规格在200g以上的鲫鱼主要投喂鲫鱼料。
3. 混养搭配鲫鱼可与鲢鳙混合饲养,鲢鳙的投放比例控制在鲫鱼数量的10%左右即可。为确保鲫鱼摄食充足,不可以与鲤鱼、草鱼等凶猛鱼类混养。
案例分析崔永祥,毕业于崔永祥大学,2007年接任其父的重担,投身于水产养殖业。从最基础的测水工作开始,熟悉整个养殖流程,通过逐年经验积累,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水产人。在其带领下,生产规模、养殖面积、产值效益逐年提升。
根据统计资料,2018年江苏省、湖北省和江西省的鲫鱼产量分别为63.5万吨、36.3万吨和21.4万吨。这表明,在鲫鱼养殖产量方面,江苏省位居全国之首。
在江苏盐城,鲫鱼养殖被视为全国标杆。近年来,尽管面临病害频发、种质退化等问题,江苏鲫鱼产业链正在转型升级。据中国水产频道、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及大集团华东鱼料编辑部联合报道,盐城鲫鱼养殖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不同鲫鱼品种的生长速度各异。目前,异银鲫、澎泽鲫、湘云鲫等品种较为常见,其中湘云鲫生长速度最快,异银鲫次之,澎泽鲫最慢。由于外观较好,澎泽鲫主要出口。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诱食剂,可提高鲫鱼摄食量和驯化成功率,同时可在池内投放鲂鱼以促进驯化。
在养殖过程中,放养模式设计至关重要。鲫鱼每亩地产量可达1000千克,甚至超过2000千克。池塘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常规操作需严格执行。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放养规格宜大不宜小,放养密度为每0.07公顷水面150-220尾。
鲫鱼在不同月份的生长速度有所不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29℃。7-8月份水温较高,对鲫鱼生长速度有所影响,9-10月上旬为鲫鱼生长速度最快时期。
鲫鱼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科学管理、技术创新,我国鲫鱼养殖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