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卖掉培训学校,回乡创办海棠果加工厂

周勇,一个80后的青年,曾是乌鲁木齐两家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的校长。只是,一次偶然的电话,让他毅然决然地卖掉了学校,回到家乡奇台县,开办了海棠果加工厂。

卖掉培训学校,回乡创办海棠果加工厂

“父亲说,家里30多亩冰糖心海棠果熟了,但卖不掉,掉到地上一片,没人管没人要,有的就用来喂牛喂羊。因为果子不值钱,农民都不愿意管理、浇水,有的都把树砍掉种其他作物。”周勇说,“我听了后心里难受极了。”

从培训学校到海棠果加工厂

周勇的决定并不容易,他卖掉了培训学校和乌鲁木齐的房子,自断退路,下定决心回乡创业。他看中的是家乡的海棠果产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2014年,周勇带着海棠果干参加了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和上海农林产品博览会,产品大受欢迎,订购电话越来越多。如今,在周勇的带动下,奇台县的海棠果种植面积已达到两万亩。

合作社的成立与推广

最早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李金权说:“不到两年,合作社的海棠果已小有名气,我家种了100多亩海棠果树,现在每年能挣10余万元,今年我还准备再种100亩,咱就认准合作社了。”

本团队通过对海棠果的精深加工,有效解决了海棠果资源的大量浪费及贫困地区致富渠道问题,提高海棠果的附加价值,促进乡村旅游及文化产业发展。

年份 海棠果种植面积 合作社成员数量 年销售额
2014 5000 50 100
2016 10000 100 300
2018 20000 200 500
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

西昌市探索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社区成为乡村振兴的范本。

“我们的合作社已建起了两条果干生产线,经过加工、包装,产品远销北京、广州等地,原来不起眼的海棠果现在身价倍增。”8月4日,位于奇台县的奇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勇对记者说。

2012年7月,周勇投资800万元建成了日产80吨的海棠果干加工厂及万亩海棠果种植基地,并牵头成立了新疆奇台奇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及奇台县西域盛世果业专业合作社,动员115户村民加入合作社。为找到好品种,周勇跑到自治区林科院和奇台县林业局,请林果专家指导把脉,并与周边吉木萨尔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林果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当年生产海棠果干200多吨。

实施能人回乡工程,目前已动员乡贤回村投资超3亿元,创办满春园、逸翠园等2家高端苗木种植企业。发展互联网+盆景销售模式,建立岭南盆景小镇。

我们不妨进一步延伸至海棠果加工厂:乡村振兴新引擎,以获取更全面的认识。

卖掉培训学校,回乡创办海棠果加工厂
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回乡创业:周勇的执着与决心 产业升级: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