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立枯病是一种危害西兰花的土传病害
雨露plngq5r52x
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是育苗时常发生的土传病害,这些病害主要危害幼苗的根茎部,初期很难发现,等到发现时,都已经是发病中后期,防治十分困难,常常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导致幼苗质...
立枯病主要为害菊花、翠菊、石竹、鸡冠花、百合、唐菖蒲、秋海棠、鸢尾、杜鹃等多种花卉的幼苗,严重影响苗木成活。
立枯病从幼苗刚刚出土至成株期茎部已形成木质部时都能为害,但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患病部位初为水渍状,继而呈暗绿色,凹陷变细,根部变黑枯死;幼茎木质化后染病,茎基部皮层组织...
症状西兰花立枯病又称黑根病,是西兰花的重要苗期病害。发病初期幼苗根茎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灰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定植后一般停止 。但个别田仍继续死苗。此外,该病还可表现为猝倒状或叶球腐烂。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土传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菌核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
病原RhizoctoniasolaniKühn称立枯丝核菌AG2~1和AG―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门真菌。
防治方法春季栽培的宜选择生长前期对低温不大敏感的品种。如绿岭、绿帝、青绿、早生绿、碧松、碧杉、绿花2号、正盐水、上海1号等。
甘蓝种子包衣挂膜。将0.1%土霉素或3%的75%百菌清加入成膜液中,搅拌均匀后按种子30份、药液1份的比例混拌,晾干后使用,可以防治甘蓝类蔬菜种子带菌引起的病害。
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或过迟。
使之变成微碱性,可以减轻发病。在种植前7-10天将石灰粉均匀撒施于土面,也可以穴施,每穴施25克,防病效果很好。也可以用15%石灰水,在菜株移栽时浇施。在蔬菜地开始出现病株时,用15%石灰水浇根,可以有效地制止病害的发展和蔓延。
如果浸泡20天以上,可基本控制线虫危害。高温消毒温室大棚在高温季节,将土壤翻耕后盖上地膜,再关上棚膜,地面温度可达到50℃以上,能杀死土壤中部分病菌。
生物消毒用三一牌...
霜霉病主要危害西兰花叶片,老叶先染病后蔓延至新叶。立枯病是西兰花苗期的重要病害,又称黑根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病菌除为害冬瓜、节瓜外,还可侵染黄瓜、玉米、豆类、白菜、油菜、甘蓝等。
2005-9-1 * 五、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防治规程 2005-9-1 * 五、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防治规程 1、主要病害种类: 苗期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大田枯萎病、青枯病、病毒病;番茄晚疫病、早疫病、叶霉病、...
在西兰花种植过程中,立枯病是一个常见的病害,严重威胁着幼苗的成长。为了有效防治这一病害,我们通过实际案例来探讨西兰花立枯病的防治策略。
品种选择:选择对低温不敏感的品种,如绿岭、绿帝等。
种子处理:采用0.1%土霉素或3%的75%百菌清包衣,可以有效预防种子带菌。
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或过迟播种,以减少病害发生。
土壤处理:在种植前7至10天,撒施石灰粉或浇施石灰水,调整土壤酸碱度,减轻发病。
高温消毒:在高温季节,将土壤翻耕后盖上地膜,提高地面温度,杀死部分病菌。
生物消毒:使用生物消毒剂,如三一牌产品,进行土壤消毒。
某西兰花种植基地,由于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土壤中病原菌积累较多。2019年,基地内西兰花立枯病发生严重,导致部分地块幼苗死亡率高达80%。通过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2020年该基地立枯病发病率显著下降,幼苗死亡率降低至10%以下。
未来展望西兰花立枯病的防治需要结合多种策略,形成系统化的防治体系。未来,应进一步研究立枯病的发病机理,开发新型生物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以实现西兰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