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大棚越冬茬栽培,如何提高产量与品质
日光温室西葫芦越冬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王发胜。因为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发展,栽培作物的种类不断增加。果蔬类的栽培面积除黄瓜居于首位外,然后就是西葫芦,且栽培面积在逐年上升。这是因为西葫芦栽培技术较易掌握,在新建日光温室中栽培较易获得成功。采收期正值新年春节,其产量和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现将栽培经验介绍如下。
选择优良品种:西葫芦一代杂交种较一般品种具有明显的早熟、丰产、抗病优势。法国泰瑟 Tezi er公司推出的冬玉西葫芦杂交种适应于保护地和露地栽培,其适应性广、抗逆力强、生长势旺、品质好。营养钵育苗:越冬茬西葫芦一般9月25日~10月10日播种,丰产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
二、搭建支架与适时采收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适当搭建支架,帮助植株直立生长。西葫芦的采收期一般为开花后10-15天左右。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产量与品质。
三、调温与控光西葫芦坐瓜以后,为了使其加速生长,要求棚内气温适当提高,白天气温控制在25℃,以此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由于西葫芦要求有较强的光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尽量早揭晚放草帘,尽可能多地让植株接收到光照。
四、品种选择与播种时间西葫芦适龄壮苗的标准为苗龄30天左右,具有3-4片真叶,株高10厘米左右,茎粗在0.5厘米,叶柄长与叶片长相等,叶色浓绿,子叶完好,根系发达。
六、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在栽培过程中,配合叶面喷肥和施二氧化碳气肥,以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量。越冬栽培应注意选用耐低温弱光、根系发达、生长势强、高产抗病的矮生或半矮生品种。西葫芦要求较强的日照,应尽量提高棚膜的透光率,增加光照时间。
七、定植方法与密度秋冬茬西葫芦栽培一般不嫁接,采用营养钵育苗,规格为10厘米×10厘米×10厘米,营养土的配制比例同越冬茬。定植方法可与越冬茬相同;为增加前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密度可稍大于越冬茬,每亩2500株左右。
幼苗期的温度是白天气温保持在20-25℃,超过25℃时要通风降温。夜间气温保持在10-15℃,最低不要低于6℃。夜间温度控制过高,苗子容易徒长,形成高脚苗。同时,还不利于雌花分化,结果晚。这个时期,要科学地适当控制水分,出现明显的缺水症状时可浇小水,浇水后要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预防病害发生。
为防止发生立枯、枯萎等病害,可兑上少量的万枯一灌灵灌根2次。为防治叶片发生病害,可每隔7天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叶面喷洒一次。为防治温室白粉虱、蚜虫、菜青虫、斑潜蝇对幼苗的为害,可有针对性地每隔5-7天喷一次药杀虫。
无论是采取苗床育苗还是营养钵养苗,都要先配制好营养土,这对培育壮苗极为关键。取3份肥沃的、4年之内没有种过瓜类的田园土,1份腐熟的圈肥,再加入少量草木灰和锯末,混合均匀、过筛,然后造畦或装营养钵。准备好后即可播种,上覆土厚度2厘米。完成此道工序以后,应在畦面撒少量拌有甲胺磷的麸皮,防除地下害虫。之后,用小拱棚薄膜封闭保湿,直至出苗。
早青一代西葫芦具有拖蔓特性,进行吊蔓栽培能增加种植密度,延长生长期,早结瓜,提高产量。大棚秋冬茬西葫芦播种时间一般在9月上旬至9月中旬,亩产量可达5000-7000公斤。
高效越冬西葫芦栽培技术解析:王发胜的实践心得
针对嘉善县的大棚蔬菜种植现状,我们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大棚越冬西葫芦栽培技术。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不断优化栽培模式,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及生产效益。
通过以上实践经验的分享,我们希望能为更多种植西葫芦的农户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日光温室中种植西葫芦,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栽培技术,还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每一株西葫芦,让它们在寒冷的冬季也能绽放出勃勃生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