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移殖放流大银鱼,旨在恢复巢湖生态平衡
作者:花艺幽客•更新时间:11小时前•阅读1
巢湖,这片古老的湖域,承载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只是,因为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巢湖的生态平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恢复巢湖的生态平衡,一场旨在增殖放流大银鱼的行动正在悄然展开。
巢湖大银鱼,俗称“面鱼”,是巢湖特色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其通体洁白、肉质鲜美,被誉为“水中人参”。只是,近年来,由于巢湖水环境污染和偷捕等现象,大银鱼资源急剧下降,银鱼物种呈现遗传性退化,大银鱼产量下降明显。
为改善和优化巢湖水域鱼类种群结构,恢复巢湖名特优质水产珍品,市渔业管理局特地从江苏连云港采购3000万粒大银鱼受精卵分批投放巢湖。这些受精卵将在巢湖中发育成小银鱼,最终形成成年银鱼,为巢湖水域注入新的活力。
巢湖大银鱼增殖放流数据表年份 | 放流受精卵数量 | 预计产鱼量 |
---|---|---|
2012年 | 3000万 | 100 |
2013年 | 4000万 | 120 |
2014年 | 5000万 | 150 |
除了大银鱼的增殖放流,巢湖市渔业管理局还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恢复巢湖的生态平衡。例如,放流细鳞斜颌鲴等巢湖土著鱼类,这些鱼类目前在巢湖中资源量非常低,人工增殖放流有助于加速它们资源量的恢复,以恢复巢湖鱼类的生物多样性。
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是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有效途径之一,也可以为渔民带来一定经济收入。今后,巢湖市渔业管理局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为提升巢湖整体水质、改善巢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提高渔民收入做出积极贡献。
巢湖移殖放流大银鱼,旨在恢复巢湖生态平衡。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看巢湖银鱼放流,生态平衡新实践。
巢湖大银鱼资源的恢复不仅净化了水质,也增加了渔民收入。据巢湖市渔业管理局负责人介绍,采用人工受精法,大银鱼卵的受精成功率可提高至70%左右。此外,大银鱼卵的成长温度在0℃左右,大约一周左右即可孵化成鱼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