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再现银鱼汛,探寻古老鱼汛之谜
淮南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处长鲍清玉告诉记者说,4月份到6月30日,淮河淮南段是禁渔期。从5月底开始,淮河就出现了银鱼,6月10日以后还出现“银鱼汛”,小银鱼有3厘米长,大银鱼有6厘米长。
淮河淮南段再现“银鱼汛”,喜了渔民,美了餐桌!你爱吃银鱼吗?打开原网页
鲍清玉同时强调,淮南市特许临时捕捞银鱼时限为6月19日至28日,共计10天,期间严禁捕捞其他鱼类。淮南市还加大巡查力度,开展不间断地巡查,对无特许证的其他外地捕捞船要求限期离开,对有特许证的要求在捕捞结束后立即离开。
据了解,历史上淮河渔业资源丰富,生存过大量银鱼。上世纪80年代,淮河多次发生污染事件,银鱼濒临灭绝。近年来,因为国家对淮河污染的持续治理,淮河淮南段水质逐年改善,从2009年开始,陆续有人在淮河里捕到银鱼,而且捕捞量一年比一年多,淮河淮南段多处水域重现了“银鱼汛”。
据该市渔政部门初步统计,银鱼汛已在淮河淮南段连续三年出现,特别是在淮河淮南段的硖山口上下10公里范围是银鱼的高产河段,年捕捞产量在2万公斤左右。据统计,今年淮河淮南段银鱼汛产量达2.5万公斤以上,比去年增加0.5万公斤,增加渔民收入上百万元。
银鱼成活期很短,一般在6月底产卵后就自然死亡,不捕捞也是资源浪费,因此淮南市临时特许渔民在这段时期捕捞银鱼,除了本地渔民,今年还有不少外地渔民来捕捞银鱼,经过严格的证件审查和登船检查,淮南市共办理银鱼临时特许捕捞许可证50本,其中江苏、浙江、蚌埠等外地专业捕捞船办理21本。
银鱼汛之谜:古老传说与科学探索银鱼汛,这个古老的传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关于银鱼汛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关于银鱼王的故事。相传,淮河有一位银鱼王,它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掌控淮河的水流和鱼群。每当银鱼汛来临,银鱼王就会带领鱼群来到淮河淮南段,让渔民们捕捞丰收。
只是,因为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银鱼汛进行科学探索。经过研究发现,银鱼汛的形成与淮河的水文、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淮河淮南段的水质清澈,水温适宜,为银鱼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此外,淮河的汛期,水流湍急,有利于银鱼繁殖和生长。
银鱼的经济价值与生态意义银鱼汛作为淮河淮南段的一种独特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传承和发展银鱼汛文化,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银鱼资源的保护,确保银鱼汛的可持续发展。举办银鱼文化节,让更多的人了解银鱼汛文化,传承民间传统。
此外,当地政府还积极推动银鱼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银鱼深加工,提高银鱼附加值,助力渔民增收致富。
年份 | 银鱼汛产量 | 渔民收入 |
---|---|---|
2019 | 2万 | 100 |
2020 | 2.5万 | 150 |
2021 | 3万 | 200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银鱼汛对于当地渔民的收入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银鱼汛:淮河淮南段的绿色复苏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