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广东轮捕轮放养草鱼,年出鱼二十次

广东地区水产养殖面积减少近三成,而成鱼行情又一降再降。这一背景下,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将围绕广东地区草鱼养殖的轮捕轮放模式,探讨其养殖模式与经济效益。

广东轮捕轮放养草鱼,年出鱼二十次
养殖项目 数据
池塘面积 8-12亩
塘深 3米
水深 2.5米
塘埂坡度 1:2.5
增氧机 3千瓦增氧机2台

广东地区草鱼池塘养殖模式确定的原则如下:

水质清新,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水源充足,交通方便

池塘配备增氧设施,提高养殖环境

杨财,广东惠州沥林镇养鱼人,采用轮捕轮放模式养殖草鱼。他的养殖模式是:草鱼分三次放苗,第一次放养规格为1两/尾,1000尾/亩;当第一批草鱼养到平均规格为3两/尾时,开始放第二次苗,每亩再投放500多尾草鱼苗;第三次放苗的时间是在第一次出鱼后,此时补放500尾/亩。

每年出鱼20次左右

每次出鱼3000~4000斤

亩产量4000斤

两年干塘一次

此外,杨财还注重水质管理。他每隔7天就调水改底一次,内服每个月2~3次,每次3~5天。这种管理方式使得他的鱼塘水质好,鱼的体质好,每次捉鱼时基本没有红肚子,鱼商非常愿意捕他的鱼。

杨财的养殖模式在经济效益方面表现突出。扣除塘租、电费、鱼药及饲料成本后,本塘亩产效益超过3,100元/亩,远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以下为杨财的养殖成本与效益对比表:

项目 成本 效益
塘租 1,200元/亩 0
电费 600元/亩 0
鱼药 400元/亩 0
饲料 2,000元/亩 0
总成本 4,200元/亩 0
亩产效益 0 3,100元/亩
轮捕轮放,养鱼新策略 在广东惠州沥林镇,杨财的鱼塘见证了草鱼养殖的变革。他摒弃了传统的单次放苗、全年养一次的模式,改为轮捕轮放,每年养殖达二十次,实现了效益的惊人提升。杨财的养殖策略不仅提高了亩产量,还优化了鱼的生长周期,增加了市场的灵活性。 科学放养,精准管理 杨财的草鱼养殖模式包括三次放苗,首次放养时每亩1000尾,规格1两/尾。当第一批草鱼达到3两/尾时,开始第二次放苗,增加500多尾。第三次放苗则是在第一次出鱼后, 补放500尾。这种分批次放苗的方式,让鱼的生长更加均衡,提高了养殖效率。 调水改底,水质优化 杨财特别注重水质管理。他每隔7-10天就会对鱼塘进行调水改底,使用芽孢杆菌预防虫病,有效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相比只进行杀菌消毒,这种方法的成本更低,且效果更佳。良好的水质为鱼提供了健康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了鱼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杨财的投喂策略与众不同,他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一天至少投喂4次以上。这种投喂方式有助于草鱼的健康生长,特别是在夏天,能够避免鱼因吃得太饱而导致的肝胆问题。 通过轮捕轮放,杨财的鱼塘每年出鱼20次,每次出鱼3000-4000斤,亩产量达到4000斤。去年,他首次放苗于10月2日,随后分别在11月10日和次年1月22日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放苗。他的草鱼规格一般为1.3斤/尾,第一次出鱼时间为1月20日,之后每7-10天出鱼一次。 模式推广,前景广阔 杨财的养殖模式在广东地区得到了推广,许多养殖户开始采用轮捕轮放的方式养殖草鱼。这种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有助于减少病害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东轮捕轮放养草鱼,年出鱼二十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3712.html